疫苗是预防相应的传染性疾病的一道防线,宝宝们在刚出生不久就需要开始接种疫苗,以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避免一些疾病的危害。关于疫苗接种,很多宝妈宝爸都很疑惑:药物过敏的宝贝到底能不能接种疫苗呢?下面就来告诉你。
一、什么是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是一种因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指用药后产生的任何有害的、非预期的、不希望出现的作用。药物过敏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累及全身多系统,如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等。
二、药物过敏宝宝可以接种疫苗吗?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等制成的能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宝宝在接受后可以获得免疫力,对相应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既往对疫苗及其组成成分不过敏,以及患有的过敏性疾病与疫苗成分无关,即可按照常规计划来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功能。
三、疫苗中哪些药物成分可诱发过敏?
1、明胶。明胶是由动物皮、骨、韧带等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降解而成,为保证疫苗内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的存活,保持其免疫原性,常常在多种疫苗中添加,以发挥其稳定作用。当前常见的含有明胶成分的疫苗有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狂犬疫苗、水痘疫苗等。
2、硫柳汞。硫柳汞属于防腐剂,在多种液体疫苗中添加,以避免保存期间微量细菌增殖。常见的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都含有硫柳汞。硫柳汞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表现为结膜炎、特应性皮炎集中、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等。
3、抗生素。疫苗中添加抗生素成分,主要是为了避免疫苗生产中受细菌污染。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中,就添加有少量新霉素、链霉素等;水痘疫苗中有新霉素;麻腮风三联疫苗中也含有新霉素。新霉素可引起局部丘疹等不良反应。
4、铝盐。如硫酸铝钾、磷酸铝、氢氧化铝等,常作为疫苗的佐剂成分,以提高其免疫原活性。常见的百白破、白喉、甲肝、乙肝等疫苗中多含有铝盐。铝盐常引起注射部位皮下结节等反应。
5、苯氧乙醇。是疫苗中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可诱发迟发性过敏反应。
四、针对药物过敏宝宝,如何进行疫苗接种护理?
1、接种前,医护人员详细询问接种家属儿童的既往过敏史,特别是疫苗接种过敏史,必要时通过过敏检测明确过敏情况,以评估疫苗接种的利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这时,宝爸宝妈应如实告知医护人员宝宝的过敏情况,确保准确评估。
2、疫苗接种完成后,按照要求留观半小时。留观主要是为了避免少部分人在疫苗接种后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急性过敏反应,常发生在接种后数分钟到半小时,可危及接种者生命安全,需要开展现场急救。对药物过敏的宝宝更需要在接种后留观,父母需要观察宝宝的面色、呼吸、嘴唇颜色,观察其是否出现面色发白、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等情况,以警惕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现宝贝有异常,需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3、接种后的常见接种反应护理。(1)发热护理。发热是接种后最常见的症状,宝宝如果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8.5℃以下,且宝宝无明显其它不适,则属于正常反应,可不进行特殊处理,短时间内即可消失;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鼓励宝宝多饮水,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热剂;如发热持续不退,或有逐渐增高趋势,应尽快到医院就医,明确病因后接受治疗,避免贻误病情。(2)局部皮肤反应。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局部红肿反应,如红肿直径≤2.5cm,即为弱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当局部反应较重时,可在24h内使用毛巾冷敷,24h后采取热敷措施;如在红肿基础上出现硬结时,硬结在30mm以内可采取热敷,超过30mm应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局部反应,不得热敷。(3)过敏性反应。轻则表现为一过性的皮疹,重则出现过敏性休克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药物过敏的宝宝是可以接种疫苗的,但需要在接种前与医护人员确认好疫苗中是否有过敏成分。同时在接种后需要做好护理,除了以上护理措施外,宝妈宝爸还需要注意饮食,多饮水,给予清淡食物,避免吃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食材,以防出现过敏反应;注意穿刺部位不能接触水等等,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咨询医生或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