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普外科临床科普小知识-----结直肠癌

时间 :2024-03-28 作者 :郭心勇¹ 侯晓臣² 孙建荣¹ 来源:¹山东省鄄城县第三人民医院 ²鄄城县李进士堂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结直肠癌甚至听起来感觉甚是生僻的医学此,却在胃肠道疾病中是十分凶险的且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的舞台上稳稳地占据第三部交椅,且在病死率排行榜上更是排名“亚军”。

1关于结直肠癌诱发因素

结直肠癌的魔抓可以伸到直肠和结肠的任何一个角落中,但是更偏爱直肠和乙状结肠,也更像是结直肠癌的“温床”,吸引无数的恶性细胞到此“聚集”。其余部位例如盲肠、升结肠以及横结肠、降结肠虽然不然如前面的两种受到青睐,但也无法逃脱魔掌。

关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犹如一团迷雾,由多个因素共同造就出这复杂的网。而饮食因素在其中却演着最让人迷惑的“角色”。高脂肪、高蛋白以及低膳食纤维的摄入方式,让肠道环境日益恶劣,维生素的缺乏更是雪上加霜,另外,肠道菌群失调和长期的摄入亚硝酸类化合物也为结直肠癌提供了病变的“温床”。疾病因素也无法忽略,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和腺瘤等肠道疾病则如同结直肠癌的“前哨站”,它们和结直肠癌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家族性多发息肉病等,更是被医学界视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毫无征兆的潜伏到肠道中,等待恶变的那一刻。遗传因素则在结直肠癌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相关数据显示家族遗传是加大结直肠癌发病的高风险因素之一。有家族史人群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明显的高压非家族史人群。而这种遗传因素也可能和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等因素有关,让结直肠癌在家族中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

结直肠癌的症状也表现十分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忽视。最常见的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便秘、腹泻或是这两种情况交替出现。另外粪便形状改变也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会排出扁平状或是细条状的粪便,感觉到腹部疼痛或是腹部肿块等都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表现。但是值得注意是部分患者在确诊后都已进入到中晚期,大大的缩减患者的生存空间。

2.结直肠癌治疗及预防措施

2.1治疗

手术无疑是治疗结直肠癌最核心的方式,通过手术治疗可以直接的切除肿瘤,减少患者的痛苦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则可以通过手术彻底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是对于进展期的患者手术也能够为后续化疗或是放疗等辅助治疗奠定基础。化疗通过特定药物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生长,对于手术后的患者通过化疗则可以明显的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放疗则通过高能量的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DNA,从而减少肿瘤或缓解症状目的,免疫治疗则是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也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更新的视角。

2.2预防

结直肠癌的预防十分重要,其中饮食习惯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首要防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食物,例如玉米、红薯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且可以帮助肠道进行蠕动,排出毒素,同时还需要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促使肿瘤细胞生长。除了调整饮食习惯以外,还需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心态,尽量多参与体育锻炼,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有效的预防疾病侵害。同时,戒烟戒酒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举措之一,烟酒都是致癌物质,长期饮酒会加大患癌风险。另外,定期体检对预防结直肠癌也是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已经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人需要定期的进行结直肠镜进行检查,便于及时发现肠道中的腺瘤性息肉等,若不能及时处理这些病变,则会导致病情恶化发展为恶性肿瘤。

最后,在药物预防方面,现阶段有相关证实部分药物在预防结直肠癌方面有显著效果,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抑制肠道内的炎症反应,可以大大的降低患癌风险。另外还有一些抑制核、拮抗环氧化酶活性的药物也被认为具有预防结直肠癌的潜力。

总之,结直肠癌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并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对于一些确诊患者来说也要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