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小知识

时间 :2024-03-28 作者 :​ 刘磊 来源:诸城市贾悦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都是椎间盘,为什么你那么突出?”一句玩笑话,是多少人的痛处,身边不少亲朋好友就备受煎熬。

腰椎间盘,作为腰椎中间的一个“软垫子”,对腰椎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震荡的作用。到了一定年龄,腰椎间盘都会有点突出,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只有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两节椎体之间的腰椎间盘出现了突出,压迫神经,从而使腰腿产生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胀等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一般多发生于20岁到50岁左右的青壮年,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特点、外伤史及受寒凉史等相关。

长期久坐、频繁弯腰、长时间弯腰负重、腰椎受到外伤等都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诱因。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吧。

一、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原因

当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出现损伤破裂,导致内层的髓核会通过破裂的出口突出来,对临近的的神经根、脊髓等组织造成压迫和刺激,进而出现腰疼、下肢放射痛、肌肉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三、日常怎么预防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之后,说明椎间盘已经损坏,不论是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治疗的是对椎间盘神经根的刺激、压迫而产生的神经根症状的改善和缓解。但是椎间盘并没有因为治疗的干预,而变成好的椎间盘,所以它是会复发的。为预防复发,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会使腰部负担增加,如果长期弯腰会对腰椎间盘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使椎间盘损伤,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一定要避免过度用腰和频繁弯腰。弯腰捡东西,下蹲时,应尽量保持上身挺直,先缓慢蹲下,然后再去拿,一定不要猛然弯腰,尤其是搬运重物时更是如此。

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伏案工作

需要长时间站立的患者,不要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适当做双臂上伸、蹲起等动作,调节腰部关节及肌肉,减轻疲劳。

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的患者,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椅子不宜“太深”,坐下时臀部能把椅子坐满,让腰背部完全紧贴着椅背;两脚要能平放地面,使膝盖同高或稍高于臀部,经常活动腿;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再站起。

3、避免剧烈活动。剧烈活动可能使腰椎间盘破裂的纤维环伤口撕裂,加重病情,尤其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

4、注意卧位休息。最好仰卧位,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卧位亦可,尽量避免俯卧位;枕头高度合适,一般7—9cm比较合适,枕头宽度保证颈部不能悬空;睡觉时尽量选择硬板床。

5、注意膳食营养均衡。患者应注意补充蛋白质(鸡肉、猪肉、鸡蛋、豆制品等),多食用富含钙质(牛奶、奶制品等)、膳食纤维(芹菜、竹笋、苹果、香蕉等)及维生素E的食物。

6、适度锻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比如游泳、仰卧踩单车、背部伸展、俯卧伸髋、燕子飞等运动。

三、腰椎间盘突出要手术吗?

不是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需要手术,首选非手术的疗法,80%的人可通过理疗推拿、牵引、静卧休养和药物治疗等自我缓解。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腿部皮肤麻木,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才需要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要严格卧床休息,大、小便均都不要下床或坐起来。卧床休息3周以后,可以佩戴腰围进行保护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概率。

2、牵引治疗。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骨盆牵引的方式,增加椎间隙宽度,进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实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回缩,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症状。

3、理疗和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不规范的推拿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损伤。

4、支持治疗。可以进行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