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家长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生长发育情况的时候,一定都给孩子拍过骨龄片吧。那么,您知道“骨龄”平片有什么作用吗?到底怎么看“骨龄”平片呢?下面,就通过平片科普小课堂一一给家长们做解答!
“骨龄”是什么?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单称呼,主要是通过对比小儿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得出的发育年龄。“骨龄”多用于判定人体真实发育成熟度。
“骨龄”平片有什么作用?
(一)预测生长趋势
“骨龄”平片主要是利用X光测定的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骨龄”平片有助于推算儿童骨骼发育情况,预测儿童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趋势。
(二)辅助诊断疾病
“骨龄”平片在临床儿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比如,根据“骨龄”平片显示的骨龄超前情况,可以辅助判定儿童先天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真性性早熟等疾病;根据“骨龄”平片显示的骨龄明显延后情况,可以辅助判定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
“骨龄”平片怎么获得?
“骨龄”平片主要通过照X线的方式获得。一般手腕部、膝部、肘部是X线投照的重点。1岁以内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膝部X线检查获得“骨龄”平片,1周岁以上、15周岁以内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手腕部或手肘部X线检查获得“骨龄”平片,一般手腕部X线检查选择左手腕部正位像,部分情况下需要加侧位像观察骨骼发育情况。
家长什么情况要带孩子拍骨龄片呢?
“骨龄”平片是X光拍摄儿童左手手腕(或膝部、肘部)的结果。一般孩子出生时,腕骨无骨化中心,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已经出现骨化中心。而在孩子10岁时腕骨会出全,根据“骨龄”平片中舟状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的表现,可以辅助判定孩子发育是否符合现实年龄要求。因此,在发现孩子的身高比同龄的孩子矮的情况下,家长可以找一个儿科专业的大夫拍一个“骨龄”平片,初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状态是否正常。同时,为了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潜力或了解孩子成年身高,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拍骨龄片。
“骨龄”平片怎么看?
(一)了解平片常用语
了解X线影像常用语是看懂“骨龄”平片的基础,家长应主动了解“骨龄”常用语。一般“骨龄”平片常用语涉及钙化点、骺软骨板、骨化中心等。
钙化点主要是软骨内(或膜内)基质开始骨化的部位,“骨龄”平片表现为无骨性结构的致密点。
骺软骨板是生长阶段长骨骺内部次一级骨化中心、干骺端之间的部位,表现为板状透明态。
骨化中心是软骨内(或膜内)骨化是从钙化点开始骨化的位置,“骨龄”平片表现为具有骨化结构的钙化点。
(二)了解平片观察顺序
在“骨龄”平片观察时,需要根据国际评估标准方法,结合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趋势,进行分析。一般手腕骨“骨龄”平片观察需要先观察距离肢体根近的部分,再观察距离肢体根远的部分,或者先观察距离身体正中矢状面(或线)较近的部分,再观察距离身体正中矢状面(或线)较远的部分。
(三)掌握平片观察要点
“骨龄”平片观察的关键是手腕部各个骨、骨骼个体发育阶段的X线特征。面对一张手腕平片,家长应以大多数骨骼发育水平为重点,避免过度关注少部分发育超前或落后的骨骼。
未到达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腕骨、掌骨、指骨、尺骨、桡骨等为观察对象。比如,对于1岁孩子,“骨龄”平片上的指骨应该出现2~4近段指骨骨骺骨化中心,同时,2掌和3掌骨出现骨化中心,桡骨远端骨骺出现扁的卵圆形骨化中心。
青春期及以后的孩子家长应着重掌握“骨龄”平片中骨骺端融合过程,分析各骨发育情况。
总的来说,“骨龄”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程度的关键凭据。“骨龄”平片不仅有助于预测孩子生长趋势,而且可以辅助孩子疾病的判断。因此,家长应主动了解“骨龄”平片常用语,明确“骨龄”平片观察顺序,为“骨龄”平片实际价值的充分发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