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鼻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流鼻血又称鼻出血,引起流鼻血的原因非常多,那么到底有哪些比较常见的原因呢?中医是如何治疗流鼻血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流鼻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常见原因如下:
(1)外伤: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鼻子外伤,如发生车祸、经常挖扣鼻孔等等,都会引起鼻出血情况。
(2)气压损伤:如果患者存在气压损伤,如高空飞行或潜水等等,由于压力的变化,导致鼻腔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鼻出血的情况出现。
(3)放疗损伤:放疗性损伤也可以导致鼻出血,一些患者在做放疗以后,由于射线辐射导致鼻腔黏膜出现损伤,会出现鼻出血。
(4)鼻腔结构异常:患者鼻子里边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鼻中隔偏曲的凸面,或者是在鼻中隔的骨脊,这个部位黏膜比较薄,由于受到空气气流的长期刺激,会发生黏膜的破损、出血,会出现鼻出血的情况。
(5)鼻腔新生物:如果患者存在鼻腔的新生物,最常见就是鼻中隔血管瘤、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出血坏死性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等等。
(6)鼻腔异物:如果患者鼻腔存在异物也会导致鼻出血,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鼻腔异物的长期存在会刺激鼻腔黏膜,发生糜烂以及出血。
2经常流鼻血可带来哪些危害?
流鼻血的危害主要包括引起低血压、诱发缺铁性贫血以及诱发咽炎、耽误严重疾病的治疗等,具体如下:
(1)引起低血压:如果出血量较大或长期流鼻血,可能会引起血容量短时间内降低,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2)诱发缺铁性贫血:长期流鼻血会导致机体丢失大量血细胞和铁质,如果日常饮食补充不足,就可能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发失血性休克。
(3)诱发咽炎:流鼻血时没有进行正确处理,或鼻腔内的血液止住但反流进入咽部,可刺激咽部黏膜,长期如此容易诱发咽炎,出现咽痒、咽干、咽异物感等症状。
(4)耽误严重疾病的治疗:长期不明原因地流鼻血,需要警惕严重疾病,例如鼻癌、白血病等。
3中医治疗流鼻血的4种方法
中医治疗流鼻血的方法较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进行分析。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外感热邪、阴虚火旺、肝气不调、脾胃积热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调理。
(1)肺经风热:由于风热之邪从口而入,从而侵犯人体的上焦肺与大肠,导致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进而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并伴有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便秘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采用桑菊饮加减,应用时可加丹皮、白茅根、栀子炭、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起到辛凉透表、解毒止血、疏风清热的功效。(2)心火亢盛:通常是由于体内津液不足,不能滋润濡养脏腑组织所致,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长期熬夜、饮食不当等因素所引起,会出现鼻腔出血、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心烦失眠、身热口渴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泻心汤,起到清心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能够缓解症状。
(3)肝火上逆: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或者是劳累过度,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内热滋生,肝火上逆,进而引发流鼻血的情况,还会伴随头晕目眩、双耳发热、胸闷脘胀、嗳气吞酸等症状。可遵医嘱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具有疏肝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
(4)胃热炽盛:可能是因为过食辛温厚腻的食物,如羊肉、火锅等,以及暴饮暴食,加重了脾胃负担,使湿热壅结于中焦,日久蕴酿成热,热极生火,灼伤脉络,所以会出现流鼻血的现象,还可能会伴随腹胀、口臭、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凉膈散加减,达到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的目的,清除肠胃积热,能够有效改善病情。
除以上方法外,中医还可针灸治疗流鼻血,如果流鼻血比较严重,可以通过针刺足三里穴、迎香穴、脾俞穴、肺腧穴等穴位,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预防鼻出血,例如避免挖扣鼻孔,清淡饮食,多饮水,控制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