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康体检的科普和检验方法的多样化,幽门螺旋杆菌的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概率逐年上升,有些患者一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诊断,不免会产生担忧,而纷纷求医,希望医生帮助自己清除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那么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知识吧!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定义和危害幽门螺旋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菌,其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黏膜上,是目前所知能胃中生存的一种微生物种,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口一口或粪-口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之后,有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胃痛、胃胀、恶心或者食欲不振的症状。那么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如果患者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因为其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所以会引起胃炎或胃溃疡,还可能会与一些体内特定的因子结合,形成与胃癌有较强关联性的致病因素,甚至会直接引起与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的淋巴瘤。除了胃部疾病,幽门螺旋杆菌也可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机制影响肠道健康,一些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但具体机制并不明确,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人群,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还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最正规的方式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根据《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的建议,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中,推荐采用铋剂四联方案,即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联合1种铋剂,并联合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2种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通常情况下,医师会根据指南并结合我们的病情,合理确定具体的用药方案,且对于那些医生建议尽快接受治疗的感染者,一旦选择治疗,就需要坚持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提前缓解或消失,也必须遵医嘱,不能半途而废,以确保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在停药四周之后,需要到医院复查,如结果显示依然有幽门螺旋杆菌残留,就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顽固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进行细菌培养,以找到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有的患者还未出现明显症状,那么是否可以不接受治疗呢?是所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都需要接受专业治疗吗?其实不管有没有症状或并发症,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疾病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都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及时治疗,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具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且伴有不适症状的人群,还有淋巴瘤、胃癌患者,以及计划长期服用如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群,都必须在医生的建议下规范治疗,否则极易造成病情加重。
三、幽门螺旋杆菌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
其实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如果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且遵医嘱服药,有八成左右的概率能彻底清除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但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最常规的饭前便后认真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千万不要给幽门螺旋杆菌“开后门”,另外进嘴的食物也经过高温烹饪,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故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喝烧开之后的水,食物也要保证熟了之后再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胃的保护程度,提升胃部的“抵抗力”如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吸烟,不喝酒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本身就是一种有较大危害的细菌,因此,我们不可以“小瞧它”,如果有胃部不适的症状或怀疑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完善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检查,以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且一旦确诊,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治疗,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