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也叫做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就是多种因素引发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问题,使得患者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情况、缺氧性坏死问题,也是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症相对比较复杂,轻者患者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为肢体瘫痪、眩晕情况反复发作。患者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肢体瘫痪的情况,甚至发生急性昏迷、死亡的情况。本次研究分析了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脑梗塞的护理方法等,现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
1.对血压水平进行控制。从临床研究了解到,高血压属于引发脑梗塞的关键疾病,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治疗,一般都会发生心脑血管损害,使得动脉硬化发展速度加快。人步入中老年之后,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出现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血球变形能力降低、血脂改变异常的现象。患者血液则处于高凝状态,实际的血液流速随之放慢,出现脑血流减少的情况。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患有高血压疾病,则可能引发腔隙性脑梗塞。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其需要坚持测量血压,可以在家里测量,可以去医院检查。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应当遵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保证血压水平达标,有效预防脑梗塞疾病复发。
2.患者应当转变生活方式,脑梗塞患者需要戒烟限酒,并且降低血脂水平,对体重进行有效控制。吸烟、嗜酒对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是不利的,需要戒烟限酒。不能吃得太饱,还要对饮食进行有效控制,形成清淡饮食的良好习惯,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物,还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参与锻炼。
3.患者要避免多方面的诱因,脑梗塞疾病的诱因可能是体位突然变化、用力过猛、过于疲劳。务必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如长期精神压力、精神状态不佳、过于紧张。患者不能暴饮暴食,天气骤变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出现环境、生活习惯的变化。处于医生指导下,服用利尿药物、降压药物,避免出现血压水平波动较大情况发生。
4.有效预防疾病复发,若患者患有脑梗塞疾病,代表机体具备了形成血栓的基本要素。血管内皮损伤、血液质量发生的变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因素。若没有得到有效把控,则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所以,患过脑梗塞的患者,则要遵医嘱,尽早分析形成脑血栓的基本因素,实现系统化的治疗,避免疾病复发。
脑梗塞的护理方法
1.情绪护理
脑梗塞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中,具有起病比较急的实际特点。患者的常见情绪为抑郁、烦躁、伤感、焦虑,情绪容易激动,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伴有失语症的患者更突出。基于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就要拥有良好的责任心,耐心地照料患者。多与患者接触沟通,还要安慰与鼓励患者,使得患者可以阐述自身的真实想法,与医生紧密地配合。对于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思想活动、病情发展情况,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真诚态度增强与患者沟通,回答患者不懂的问题,确保其可以配合治疗,增强疾病治疗信心。患者要懂得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热爱生活,提高对环境和社会活动的适应能力,控制不愉快的情绪,乐于与人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训练患者早期活动:早期活动主要作用就是有效避免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问题。脑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大约一周,可以增加活动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则采用主动、被动按摩的方式,使得血液循环更畅通。刺激神经机能,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还可以牵伸痉挛肌肉,使得关节恢复正常伸展度,避免出现挛缩、畸形等情况,但是要注意把握运动量,避免过于劳累。
3.在床上进行患肢活动:患者进行患肢锻炼,进行各种活动,如屈曲肘关节,以手擦脸,以小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达到上肢瘫痪肢体,为床上肢体功能锻炼、行走提供良好条件。
4.锻炼步行、站立行走:最开始的时候两人扶着站立,之后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档或墙壁独立站起。在患者可以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进行跨步动作练习。患者不能过于着急行走,而是要体会到迈步的感觉,保持自身身体平衡,达到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借助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