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用药科普

时间 :2024-03-21 作者 :​ 李启军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当前,冠心病作为危害现代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同步增加的背景下,发病率正不断上升,据相关统计发现,我国每年因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数已高达70万人数。临床研究指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最为重要且高危的因素就是高血压,大多数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往往都伴有高血压,一旦高血压和冠心病同时出现,会直接威胁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在病发时必须及时抢救,及时控制血压和病情,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以及抢救后的身体健康。目前,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药物治疗,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知识。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就是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以及钙拮抗剂等。

1)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一般应用于一级与二级预防中,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环氧化酶与血栓烷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际用药上,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一般控制在75150mg/d,若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则需要在首次用药时,增加服用剂量至300mg/d,并在持续治疗五日后,适当减少剂量,保持在75150mg/d左右。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并不会存在药物服用禁忌症,如果患者出现药物禁忌症或者耐受性差,则可改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药物,能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上的用药剂量,一般控制在75mg/d左右,若病人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则需要提高用药剂量至300mg/d,但是,在用药期间,需要持续观察病人的状况,注意不良反应。

2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拉贝洛尔片等,药物的作用就是改善心机耗氧量、提高心肌血流氧供应、延长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减弱心肌收缩性、降低心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以及抗心律失常等。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二级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方式以口服为主,剂量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状况进行增减,通常情况下,到耐受剂量即可。若病人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先进行静脉输药,在转变成口服用药。

3)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的作用就是预防心肌缺血、改善临床症状,如促进动脉、静脉扩张,改善耗氧量,同时还有助于开放侧支循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提供供氧量。在临床用药中,一般采用舌下含服的方式用药,也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用药。一般在病人出现心绞痛时进行用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心绞痛症状。但该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易导致病人在用药后出现面色潮红、心率加快以及头痛等不症状。

4)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等,钙拮抗剂的作用就是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绞痛症状的同时缓解心肌耗氧量。针对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的心绞痛症状,钙拮抗剂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若病人出现心动过缓、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则不建议使用钙拮抗剂。

以上就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用药知识,此外,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具体如下:

在一般情况下,当病人出现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症状时,临床药物治疗目标血压是在<130/80mmHg,不然就可能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并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状。而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必须合理,要综合考虑预防心绞痛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人患有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状,则采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进行治疗,能降压的同时预防心肌梗死。如果冠心病病人,合并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时,则采用钙拮抗剂。针对颈动脉硬化的病人,需长期治疗,可采用钙拮抗剂,其治疗效果较之常规利尿剂药物更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情是非常危险的,在用药方面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正确遵医嘱用药,有效稳定血压,控制病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