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会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有关心力衰竭的小知识。
1.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也被简称为心衰,指的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并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通常是因为重度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因素;慢性心衰发展相对缓慢,经常会出现心脏扩大或肥厚的情况。
2. 心力衰竭的症状
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在进行重体力活动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但是在休息之后呼吸困难的情况会逐渐消失。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轻体力活动时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严重的话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呼吸困难。在夜间会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的患者也会出现乏力、水肿、咳嗽、咳痰、失眠、心慌、眩晕、食欲不振等情况。
3. 导致心力衰竭的因素
当前在我国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肺动脉瓣狭窄、心肌炎、心肌病等基础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
4.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4.1积极治疗原发病
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比如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就治疗心脏瓣膜病。治疗原发病能够大大延缓心力衰竭的病程。
4.2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当下能够改善心衰的药物有很多,比如利尿剂能够消除患者身体中水钠潴留,改善患者水肿的情况,所以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其他常用的药物还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多种药物。这些药物都能够大大缓解患者心衰的症状,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个性化规范用药,在药物治疗以及生活干预之后,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恢复心功能。
4.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患者的心衰症状反复加重,就需要考虑进行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当下治疗心衰的器械治疗方式有很多,比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等。还可以通过导管消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修复或置换、心脏搭桥手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式还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5. 怎样预防心力衰竭
5.1饮食管理
在日常饮食中需要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注意饮食中的荤素搭配,饮食不宜太过精细,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适当食用一些全麦食品、无盐坚果,不要吃含糖量过高或者是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日常饮食不宜过饱,尤其是不要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长期进食这些食物会导致腹部膨胀、膈肌升高、使心肺功能的正常活动受限,加重心脏负担。
5.2适当运动
心衰患者可以在心脏状态稳定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走路、骑车、太极、游泳等。运动原则应当以舒缓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心衰加重。
5.3长期规范管理
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服药进行管理,不要私自停药或者服用其他药物,注意定期检测血压、血糖以及体重变化,并注意定期复查。
6. 结束语
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出现不适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