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疝气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时间 :2024-03-14 作者 :​ 邢晓芳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虽然属于一种外科小手术,但也应该在术后科学护理,才能避免创面感染,不会影响到手术整体治疗效果。那么疝气手术后,到底怎么护理,患者才能好得更快呢?本文就为您简要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疝气?

疝气,又称“小肠气”,是人体因为咳嗽、喷嚏、小儿过度啼哭、妇女妊娠、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和过于用力等原因造成的人体内脏器官或组织脱离正常生理解剖位置。基于先天或后天出现的薄弱点进入人体另一部位的一种疾病。有脐疝、斜疝、白线疝、腹股沟直疝、切口疝以及股疝等之分。

生活中所说的疝气主要指腹股沟疝,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与小儿,患者体表经常出现向外突出的包块,并且随着体位改变而不断变化。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包块就逐渐增大,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果疝内容物为膀胱,可能诱发尿频、尿急、血尿和尿痛等多种泌尿性疾病。如果疝内容物是卵巢与输卵管,容易引起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疾病。

二、疝气术后应该怎么护理?

(一)常规护理

1、手术后,因为麻醉药物还未完全失效,所以患者需要去枕平卧6-8小时。以免抬头过早,导致患者头痛。

2、术后不宜过早采取半卧位,以引起腹压升高,影响手术修补部位的愈合。一般在术后第2天,可在膝关节屈曲的前提下,取半卧位。并将软枕置于膝下,保持腹肌松弛,减少腹壁张力。卧床期间患者应该避免剧烈咳嗽,以免伤口开裂。尽可能在咳嗽时用手按轻轻按压伤口,防止腹压升高,牵扯伤口,加重疼痛。

3、确保切口清洁干燥,以免细菌积聚,诱发感染。定时更换药物,采用无菌洁净的敷料(比如纱布等)将切口覆盖好。如果发现伤口敷料存在渗血现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更换敷料。一般现代外科手术缝制伤口的线都无须拆除,能够主动吸收。但也应该依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差异,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拆线。

4、引流管护理。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在活动时,不宜变折与压迫到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

5、手术后如果患者出现小便困难现象,或术后超过6~8小时,还未排小便。应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针对性处理,防止膀胱过度胀尿,牵扯伤口,引起疼痛加剧。

6、疝气术后1~2周,伤口都会存在紧绷疼痛感,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通过按摩或服用曲马多、去痛片等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

(二)饮食护理

一般术后6~12小时患者可适量进食面汤、米汤等流食或其它松软食物。术后第2天可正常进食,家属可为多准备一些富含丰优质蛋白的低脂、营养食物,比如鸡蛋、牛肉、鱼肉等。此外,还应该督促患者适量进食苹果、西红柿、冬瓜、香蕉、菠菜等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果蔬,在补充足量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避免患者便秘,防止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增加腹压,引起疝气复发。不食用辣椒、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与高脂肪食物,防止伤口发痒、发炎和消化不良。

(三)运动护理

疝气术后患者一般卧床休息3~5天,就可以适度活动。加快机体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长时间卧床休息,行动不便的患者,家属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以免部分皮肤长时间受压,血流不畅,形成压疮。

(四)生活护理

1、作息规律。术后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获得充分休息,避免熬夜。

2、不宜过度劳累。术后三周,患者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但3个月内不宜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伤口部位的压力和张力,延缓伤口愈合。

(五)复诊护理

出院后,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保持充足休息。同时密切观察自身病情恢复状况,定期复诊。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发热、呕吐等异常症状,应随时去院就诊。

最后,疝气术虽“小”,护理却十分重要。在疝气手术后,家属与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做好科学护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疝气复发。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