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探索基层临床医师在医防融合机制中的工作模式

时间 :2024-03-12 作者 :​ 索淑芹 来源: 山东省齐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一、医防融合的定义

医防融合就是将“治病”和“防病”结合起来,即医疗、预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通过医疗服务与预防服务有效衔接、同时提供、相互协同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强化医师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负责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传染病诊疗管理、院内传染病疫情处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精神疾病监测、死亡原因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三、慢病管理一体化服务路径

1.优化诊疗流程、确保分诊到位

诊前:患者(非急危重)就诊前在健康驿站由工作人员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完成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等一般生活方式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信息实时发送至就诊医生,并补充至居民健康档案。

诊中:根据诊疗结果,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慢病高危因素或确诊患者、住院患者、急危重患者,不同类型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处理。

诊后

一般患者:给予一般随访或随诊。

慢病高危因素或确诊患者:由公卫医师或护士纳入慢病管理。

住院患者:开具住院手续,由病房住院医师、护士治疗管理。患者出院后,由公卫医师或护士纳入慢病管理。

急危重患者:紧急抢救或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转诊。

2.组建慢病管理中心服务团队,突出公卫一体化

人员配置:由临床医生、家庭医生、公卫医生或护士、公卫工作人员组成,明确目标人群为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和其他健康管理发现的高血脂人群。

专家指导:上级医院医联体下沉乡镇开设慢病指导团队,利用现场义诊或互联网远程会诊形式,指导慢病管理工作。

团队信息公示:在微信公众平台公示服务团队成员姓名、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开展服务宣传,提高服务可及性。

3.分类管理,个体化服务

高危人群管理: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危人群,由公卫医师或护士分别给予建档立册,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发放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建议并敦促至少每半年至一年,内科门诊随诊一次,根据诊查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慢病人群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三高共管六病同防”诊疗路径与一体化服务指南》有关要求开展随访、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重点筛查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六种主要并发症。

随访不满意人群管理:对随访结果不满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由公卫医师或护士分别给予建档立册,临床内科医生以门诊预约、上门服务、电话随访等形式实行一对一规范化管理,为符合条件的慢病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根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门诊预约流程设置慢病随访门诊预约模块,社区医联体内专家定期坐诊,为患者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和防控方案。

4.健康教育融入诊疗全过程

根据不同服务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开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并将处方嵌入医院HIS系统,同医疗处方一同打印。制作各种形式的健康科普,进社区定期开展医学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四、加强培训与人才培养

建立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真正体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五、绩效考核

完善医生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相应的薪酬制度,引领医防融合学科带头人,在待遇、职称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1. 结语

医防融合的重点在“防”,而防的关键在于“早”,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人,要做到防者能治、治者能防,突出医生专业特色,在慢病防治和早期疾病筛查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在医防融合体系和机制框架下,逐步建立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推动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