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儿童发热知多少

时间 :2024-03-08 作者 : ​ 孔平平 来源: 巨野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新冠出现以来,人们的免疫力遭到重创,尤其是儿童正遭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儿科病房、急诊及门诊人满为患,现在正值冬春季节,更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流感、腺病毒、轮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轮流上演,让孩子们苦不堪言,另患儿的父母心力交瘁!而发热则是这些疾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下面由我来科普一下关于儿童发热的几个问题。

一、儿童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发热原因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两大类:

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发热在儿童中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以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

2)、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多为风湿性疾病、肿瘤及体温调节中枢障碍等。

二、体温多少为发热?

临床上以腋下温度超过37.3℃,肛温超过38℃为发热,它分为低热(37.3℃-38℃)、中热(38.1℃-38.9℃)、高热(39℃-40.9℃)、超高热(41℃以上)。

三、什么情况下口服退热药物?

1)、体温38.5℃以上。

2)、患儿有不舒服的表现:根据表情量表评估患儿的舒适度,面部紧张,

眉头紧凑,哭闹不安,结合体温的情况可以应用。

四、儿童相对安全的退热药物有哪些?

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2个月到6个月患儿只用对乙酰

氨基酚,6个月以上患儿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该两种退热药不能交替使用,不建议用退热栓剂。家长要清楚退热药不是把体温降至正常,而是提高孩子的舒适度。

五、什么情况下才能给患儿输液?

1)、考虑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侵袭性的细菌感染,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抗

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

2)、患儿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情况时,口服药物不能完成,且出现脱水的表现时,需要静脉输液纠正脱水。

3)、各种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的,应用输液来改善内环境。

4)、疾病比较严重的,如休克等,需要输液扩容,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由于输液的风险性较高,所以医师都遵循能口服药物的决不能肌注或输液。

儿童发热不一定第一时间就赶去医院,医院人多混杂,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患儿家长应当学会辨别患儿的病情轻重,根据患儿的症状再决定是否去医院,可参考下面的绿黄红病情评估系统。



绿区(低危)

面色正常,与外界交流反应正常,有愉悦和微笑,清醒或可迅速唤醒,哭声正常或不哭,皮肤黏膜湿润。

呼吸及心率正常范围以内,体温中低热,发热时间小于3天。

在家护理,做好体温记录及进食量的记录,注意二便的量等,必要时口服退热药物,多饮水等。




黄区(中危)

面色苍白,与外界交流无正常反应,不笑,长时间刺激能清醒,活动减少,鼻翼扇动,呼吸急促等,皮肤黏膜干燥,喂养困难,尿量减少,体温中高热等,寒战,发热时间超过5天,肢体不能负重等

6月—1岁呼吸>50/分,心率>160/分。

1岁—2岁呼吸>40/分,心率>150/分。

2岁—5岁呼吸>30/分,心率>140/分。

血氧饱和度<9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

尽快去医院治疗




红色(高危)

面色苍白、发花、苍灰或紫绀,对外界交流无反应,病态面容,强刺激不能唤醒,哭声尖或持续哭闹,烦躁,中高热等。

呻吟、呼吸次数>60/分,中重度吸气凹陷,皮肤弹性差,发凉等,皮下出血,前囟饱满,颈项强直,癫痫或抽搐等

尽快转入儿童监护室

注意事项:当患儿属于绿区时,可以考虑家庭护理,合理的家庭护理能减轻患儿的发热症状,减少不适感,如采取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热药物等,但当患儿感觉寒冷时应禁止物理降温,酌情给予保暖或提高室内的温度等,小婴儿或新生儿禁止包裹太多,避免捂热综合征的出现。饮食方面应清淡饮食,避免短时间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待患儿胃肠功能自然恢复后再合理进食,母乳喂养患儿应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保证患儿的休息。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