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如何进行输血患者的护理工作?

时间 :2024-03-04 作者 :​ 胡晓玲 来源:聊城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过程,对于需要血液支持的患者来说,输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在输血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本文将介绍一些进行输血患者护理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以下是输血护理的关键步骤:

1.确认医嘱

护士在进行输血护理之前,首先要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符合实际需求的治疗。在核对医嘱时,护士要确保医嘱中输血类型、输血剂量、输血速度等各项指标都正确无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患者评估

在开始输血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这一步骤包括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便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此外,护士还需关注患者有无过敏史、输血次数、上次输血的时间等因素,以便为患者制定更为合适的输血方案。

3.获取血液制品

在输血前,护士要确保获得正确的血液制品。这包括核对血液袋标签上的患者信息、血型、血液成分、血量等指标,以及检查血液制品的外观和质量。在获取血液制品后,护士还需再次核对血液袋标签和患者身份,以防止输血错误。


二、输血操作

1.导管置入

在输血过程中,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输血导管,如静脉留置针或外周静脉导管。操作时,需准确地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通道,并妥善固定,以确保血液畅通无阻。这一步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正确的导管置入,才能为后续的输血操作奠定基础。

2.输血前准备

在正式开始输血前,护士需要进行充分的输血前准备。这包括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冲洗输血管路,以及使用生理盐水预充输血管道。这些步骤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输血过程中的风险。

3.输血过程

输血过程中,护士的观察力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皮肤颜色等,以及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4.注意事项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输血速度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定期更换输血装置和输血袋,防止血液凝结和感染;密切观察输血反应的出现,如发热、寒战、呼吸急促等,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严重后果。

三、输血后护理

1.严密监测与及时处理

输血过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护理工作并未就此结束。在输血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此外,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迟发性溶血反应等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医生汇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

2.饮食调理与活动指导

根据医生的建议,护士需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同时避免食用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食品。此外,护士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嘱,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长时间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等。同时,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确保其在康复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3.输血导管的护理与管理

在输血结束后,护士还需对输血导管进行妥善护理。要保持输血导管的通畅,避免受压、折叠等情况发生,确保输血导管的功能正常。同时,还需定期对输血导管进行清洁和消毒,降低感染的风险。在必要时,根据医生的建议,更换输血导管,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4.病情观察与心理护理

在输血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护士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和陪伴。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