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慢性疼痛治疗规范

时间 :2024-03-04 作者 :​ 秦飞 来源:济南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当某种急性疾病或者损伤疼痛的治愈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情况下的治疗时长,或者在治愈之后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又反复发作,并且症状持续30天左右时就可以将其称为慢性疼痛。严格意义上说,急性疼痛只是一种症状,而且慢性疼痛属于疾病的一种,二者在本质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慢性疼痛不但会给患者自身造成不小的损伤,而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以及相关内容不够了解,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探讨。

慢性疼痛的诊疗原则  

明确诊断  

其中主要涵盖了:病因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症状诊断。

病因诊断是目前相对较为理想的临床诊断,致病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外因。

病理解剖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包含:病变部位、范围、器官组织细胞水平的病变性质。

病理形态诊断这种诊断方式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全面接受病理形态学检查,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一些间接的方式从而进行分析与诊断的。

病理生理学诊断主要以患者各个系统器官功能、患者自身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改变为主。通过分析功能等层面的改变,从而判断患者体内各种超微量物质水平

综合治疗    

对于疼痛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疼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药物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或者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将各种治疗方式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借助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一定要确保负责治疗的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与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治疗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各种操作流程,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提升对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重视程度,并且始终秉承着由易到难的治疗原则。

慢性疼痛的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相对较为便捷,操作简单,能够从患者的口腔、肌肉、静脉进行给药,但是也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在采用全身用药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疼痛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药物、给药方式,设置好相应的服药间隔时间,要按时服药,并且在服药之前应该事先了解所选择药物的副作用,当患者出现耐药或者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低时,那么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更换药物或者增加药物的剂量。

神经阻滞疗法  

在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时,经常使用到的药物有: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神经破坏药。局部麻醉药能够对患者进行治疗、诊断,在给患者注射神经破坏药之前,可以适当地给患者先注射少量的局部麻醉药,这样能够对穿刺针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判断。对于神经阻滞的治疗可以选择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避免患者病变组织出现渗出、水肿的状况,缓解患者自身疼痛的症状。

当患者存在慢性炎症时,可以在局部麻醉药当中适当地加入例如得宝松、强的松龙、康宁克通-A等这类的糖皮质激素然后进行局部注射,每7天注射一次即可。对于周围神经炎,通常在进行局部注射时要加入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神经破坏药常用100%酒精10%酚甘油溶液,能够让神经出现退行性变,等到一段时间以后神经会再生,恢复疼痛感,通常用到的组织方法有:痛点阻滞、周围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  

小针刀疗法

采用针刀疗法不但会出现针刺效应,还会伴随着手术效应。例如将粘连的组织进行松解,将产生挛缩肌纤维筋膜切断,将瘢痕钙化组织痛性硬结切碎,由于骨刺会刺激神经,进而引发疼痛,因此要将其进行切削磨平。此外,针刀还会产生针刺手术效应,假设患者的身上既有十分敏感的穴位,又存在病变组织,那么就可以先借助小针刀利用其针刺效应从而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之后再运用小针刀的手术效应从而对病变组织进行手术。这种方式适应症为:软组织炎症,滑膜炎、腱鞘炎、由于韧带炎进而产生的麻痛功能障碍,脊柱病变,四肢关节损伤性病变缺血性骨坏死等。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