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我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加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直线上升,而骨质疏松症又是困扰老年人的一种社会性问题。据统计骨质疏松症在全世界常见病中占据第7位,而且也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病因,而椎体压缩性骨折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脊柱疾病,据相关统计表明,65岁以上的女性,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者可以达到40%左右。但因多数的老年人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了解,不知道发病原因与相应的防治措施,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与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什么是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与相应的症状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直线上升,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而据研究表明,这种骨折的出现主要是因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骼强度下降,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引起的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腰椎椎体骨质出现压缩性的断裂,在日常生活中,此病症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研究表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出现会对腰椎椎体的结构完整性产生影响,病情较为严重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韧带复合体断裂,从而使得脊髓神经受压、脊柱结构不稳定。而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原因较多,如外界暴力冲击、骨骼质量下聀、运动失误等,在平常的生活中,外界的暴力冲击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如高处坠落、打架等产生的暴力冲击,导致椎体受损,从而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讲,骨骼的钙制动量会流失,骨脆性提升,从易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概度;在老年人醉酒后步态不稳,易出现跌倒,或是户外跳舞,腰动作失误,也会引起椎体损伤,从而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时,会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腰部疼痛感、活动受限、翻身困难等,而且疼痛感还会反射到下肢,对机体的行走产生影响。因此,在老年人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尽早到医院,开展相应的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是否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何防治
预防方法:对于老年人而言,在日常的行动中就先养成良好的行动习惯,走路时适当地减慢速度,减少跌倒发生率;定时开展骨科疾病的治疗,如出现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需要尽早寻找医生的帮助,积极采取相应的药物干预,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出现。为帮助老年人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出现,需合理配置居室的辅助设施,对居住的房间进行改造,减少摔倒的发生概率。合理调整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物质。帮助老年人建立合理的运动意识,以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运动,鼓励其积极坚持,强化自身体质。
治疗方法:老年人在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如没有严重的症状、剧烈的疼痛感,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保守治疗需要卧床3个月,口服药物、钙剂、维生素等药物来缓解疼痛感,但药物、钙剂只能缓解疼痛感,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故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局麻微创手术属于最佳的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可以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预防再次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的下降,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率直线上升,特别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其的出现与骨质疏松有较大的关系。目前在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可通过手术与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出现仍会给老年人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做好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防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