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急诊护理中常见的紧急状况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时间 :2024-02-29 作者 : ​郝翠红 来源: 菏泽市立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急诊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在急诊护理中,常见的紧急状况多种多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紧急状况,并详细介绍其处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常见紧急状况及处理方法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症状包括持续的胸痛、胸闷、出汗、心律失常等。处理方法:保持患者安静,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抗凝、溶栓治疗;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精神错乱等。处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激素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急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偏瘫、失语等。处理方法:保持患者平卧,头部抬高;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遵医嘱给予降颅内压、抗凝、溶栓治疗;对于严重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4.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是指由于交通事故、工伤、跌落等原因导致的严重身体损伤。症状包括出血、骨折、昏迷等。处理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止血;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5.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由于误食、吸入或皮肤接触有毒物质导致的急性疾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处理方法: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清除毒物;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除体内毒物;遵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拮抗剂等药物;对于严重中毒患者,应尽快进行血液灌流等治疗。

、应对紧急状况的注意事项

1.快速反应:在面对紧急状况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团队协作:急诊护理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心理支持: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减轻其紧张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和误解。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急救措施的目的和效果,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5.预防并发症: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为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6.持续监测: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7.记录完整:对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完整记录,有助于后续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医护人员应及时填写急救记录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8.培训与进修:急诊护理工作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因此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活动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医护人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状况。

9.物资保障:充足的急救物资是顺利完成急救工作的基础保障。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器械等物资的储备情况,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10.与其他科室协同:急诊护理工作涉及多个科室的协作与配合,因此医护人员应与其他科室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患者在转诊或会诊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诊护理中的常见紧急状况多种多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在面对紧急状况时,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保驾护航。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心理支持、医患沟通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也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相信急诊护理工作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