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慢性病。其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可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一、慢阻肺稳定期中医药治疗
慢阻肺属于中医肺胀范畴,正气虚损、瘀痰内阻是慢阻肺的基本中医病机,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越来越规范,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稳定期可以通过补肺、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
1、肺气虚证 症状: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舌质淡红,脉软弱。治法:补肺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加减,喘憋较重者合用补肺汤加减。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麻杏宣肺颗粒、黄芪颗粒、补肺丸等。
2、肺脾气虚 症状: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畏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或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治法:补肺健脾,降气化痰。方药:参苓白术散、阿胶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益肺健脾颗粒、潞党参口服液等。
二、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中医药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表现,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黏稠,喉燥咽痛,胸闷喘憋,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中成药:外感风热初期发热无汗咽痛,可以选用银翘解毒软胶囊/颗粒、金银花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等;咳嗽咳黄痰可用肺力咳合剂/胶囊、无糖型强力枇杷露、急支糖浆、桑菊感冒片等。
3、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或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麻杏二三汤加减。中成药:二陈丸、止咳橘红颗粒、痰咳净散、满山白颗粒、祛痰止咳颗粒等。
4、痰热壅肺证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或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中成药:金荞麦咀嚼片、金贝痰咳清颗粒、清肺化痰丸、清咳平喘颗粒、连花清咳片、射麻口服液、痰热清胶囊/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十味龙胆花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止喘灵注射液等。
5、肺肾亏虚,痰浊内盛证 症状:喘咳痰多,胸膈满闷,气短,呼多吸少,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水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治法: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伴有面色、唇甲发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可参考。痰浊蒙窍可用涤痰汤、菖蒲郁金汤加减。中成药:苏子降气丸、蛤蚧定喘胶囊/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