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昨晚你睡得好吗?该怎么缓解精神健康问题?

时间 :2024-02-17 作者 :​ 唐敏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人类大约有1/3的时间是用来睡觉的,如果睡眠不好,不仅会导致身体过度劳累,没有精力,还会引发一系列精神方面的问题,睡眠质量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睡眠作为人体自我修复、身体机能恢复、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的重要途径,长期睡眠问题可能严重影响人体生理机能,造成焦虑紧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者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癌症。所以,人们应当关注睡眠问题,保障精神健康。

1.如何判断睡眠质量的好坏?

睡眠质量主要是由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两个指标所决定的,受到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也具有一定差异,往往与人的睡眠习惯相关。而睡眠结构则代表着各个睡眠阶段在睡眠中占据的比例,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则是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深度睡眠具有恢复体力的作用,快速眼动睡眠则能够恢复脑力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的睡眠质量。

2.每天睡多久合适?

睡眠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来说,其对于睡眠时间的需求往往不同。普遍来讲,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应当在20小时以上;婴幼儿每日睡眠时间应当在15小时内左右;学龄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应当在10小时左右;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应当在5小时至6小时。

3.为什么会失眠?

失眠作为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

1.社会心理因素:如果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那么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失眠的发生。

2.环境因素:如果睡眠环境出现变化,对于光照充足、环境吵闹、空气污浊的环境不适应,或是睡眠环境较为拥挤,则也会引发失眠。

3.药物和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叶等作为兴奋性饮料,如果饮用的时间不当或是饮用量过多,会引发失眠;在对药物产生依赖或戒断时,或是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导致的咳嗽或中枢兴奋剂的使用等,也会造成失眠。

4.精神疾病:各类精神疾病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睡眠障碍,特别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但部分睡眠障碍人群并不能够正确的看待自身的精神疾病,导致延误治疗,进而对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5.生活行为因素:如果在睡觉之前抽烟、运动或是日间休息过多,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4.如何保证睡眠质量?

1.按时上床

在日间应当减少休息的时间,特别是在双休日,应当将储备好睡眠能量,将其放到晚上,避免对正常睡眠的节律产生影响,每日尽量在晚上10点准时上床休息,保证睡觉时间的规律性。

2.按时起床

无论晚上几点睡觉,哪怕凌晨才睡觉,也应当在每天早上固定的时间起床,这样能够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尽量在每日6点起床。

3.作息规律

对于存在睡眠问题的人群来说,在白天尽量不要睡觉或打瞌睡,如果过于困顿,在可以找点事情做,转移注意力,不要在不应该睡觉的时间睡觉,扰乱睡眠规律。

4.放松训练

如果在每日睡觉之间经常会胡思乱想、反复思考,然后开始焦虑,睡不着觉,这通常是性格原因导致的,很难对其进行改变,但如果每日可以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则可以缓解这一情况。放松训练是一种让人有意识的觉察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的变化,在有规律的训练下放松身心,其不仅可以放松人体肌肉,恢复体力,还可以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就会实现心态上和情绪上的变化,不会过于急躁,睡眠也会好转。

如果在一段时间的睡眠康复训练之后,能够快速进入睡眠,但睡眠时间还是很短,白天精神状态并未好转,则需要坚持进行睡眠康复训练,连续坚持8周左右,白天的精神状态会逐渐好转,重点在于长期坚持。

总而言之,对于人类来说,睡眠就像是水和食物、阳光、空气一样,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睡眠作为人体的重要生理过程,高质量睡眠可以恢复体力、精力,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巩固记忆力,延缓衰老,保护皮肤等,人们应当重视优质睡眠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睡眠质量,通过有效的方法改善睡眠。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