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0~6岁儿童视力筛查?
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和各种视频多媒体的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戴眼镜的小小孩越来越多!当前,近视已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的“国病”之一。0~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视功能发育不良由外部因素引起,如果及早发现得到适当的治疗,可以促进儿童的视力发展。
新生儿刚刚出生的时候,视力只有光感,随着孩子长大,视力才逐渐发育。一般来说,1岁儿童视力可达到0.2,3岁孩子视力可达到0.5以上,5岁及以上的视力能够达到0.8以上。因此,针对0~6岁儿童开展视力筛查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针对性的检查,可以早期筛查和干预儿童致盲性眼病以及近视等屈光不正和斜视、弱视等常见眼病,这对于保障儿童眼健康、防控近视具有重要作用。
0~6岁儿童视力筛查查什么?
婴儿期:1岁以内。主要是筛查有没有先天性致盲性疾病,比如早产儿,容易发生可致盲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占10~20%,是导致儿童盲的首要疾病。因此早产儿出生后都要立即接受相关筛查。婴儿期还应该筛查先天性白内障,这个病的发病率大概在4‰,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对先天性致盲性眼病进行早筛查、早诊断,可以避免视力残疾或者致盲,避免终生遗憾。
幼儿期:1-3岁。重点筛查斜视、弱视等相关眼病。斜视患病率在3%,斜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还会导致弱视,影响儿童的立体视形成,影响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弱视的发生是由于孩子的眼睛处于视觉发育期内,单眼斜视、严重的远视、近视、散光,还有两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视力发育障碍,导致儿童视力低下。即使配戴眼镜这些孩子的视力都不能达到正常值。弱视患病率也比较高在1%~5%,很多弱视儿童没有特殊的异常表现,常常会被忽视,所以需要通过定期医学检查才能发现。弱视是可以治愈或者改善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后比较难矫正。所以说斜视和弱视都需要早筛、早诊、早治。
学龄前期:4-6岁。眼筛查重点是了解儿童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近视防控。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眼睛逐步发育,刚刚出生的时候眼球是很小、眼轴也较短,双眼处于生理性远视,我们称之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儿童的眼球逐渐长大,生理性远视也逐渐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球继续增长,眼轴过长就会发展为近视。所以,学龄前儿童防控近视的重点是防止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利用医学仪器,可以检测到儿童的远视储备量,可以预估6岁以前儿童是不是有发生近视的可能,可以为预防近视发生作很好的基础性工作。
除了定期筛查,家长还可以做什么?
宝宝在0~3岁时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10岁为敏感期。在这两个重要的阶段里,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少、维生素A摄入不足都会导致孩子的视力异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宝宝带上了治疗眼镜的原因。
因此,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为孩子的视觉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每次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②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做到保护视力三个“20”法则: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景物20秒。
③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2小时以上在室外活动“目”浴阳光。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
④读写和握笔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部离桌一拳、手指尖离笔尖一寸)。
⑤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少吃甜食和零食。
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睡眠时间。
⑦一旦发现儿童看远处物体模糊、眯眼、频繁揉眼等异常,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并遵医嘱正确矫正。如果该戴眼镜而不戴,反而会加重近视度数的增长。
帮助儿童保留足够的远视储备量,“对抗”未来可能发生的近视。告知家长注意观察眼部有无异常,若发现异常及时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