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梗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吗?

时间 :2024-02-06 作者 :邢得翠 来源: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及家属发出这样的疑问:“心梗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吗?”可见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广大患者及家属,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心梗与凝血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您整理了这份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1心梗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吗

心梗又叫心肌梗死,属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中有一条动脉血栓,将其彻底阻塞,导致心肌供血和供氧不足,长期存在心肌坏死。心梗一般不会造成凝血功能的异常,但是如果心梗比较严重,就会造成心脏的收缩能力降低,从而诱发心衰。心衰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紊乱,也会导致肝脏瘀血症,从而对肝脏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成凝血因子,如果肝内有淤血损伤,则会降低肝功能,凝血因子异常,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2哪些原因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1)血小板减少症: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系统原发疾病、药物、毒物、感染、机械性破坏等,都会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2)口服抗凝药:口服抗凝药物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口服抗凝药物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使用华法林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出血风险大约为1.0%~3.8%/(人/年),DOAC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大出血风险约为1.2%~2.2%/(人/年),进而使得凝血功能障碍。

(3)脓毒症:脓毒症的主要机制是炎症和相关凝血系统异常,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急性中毒:药物中毒会导致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中较为以抗凝血类灭鼠药较为常见,毒蛇咬伤、食用毒蕈等其他中毒也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5)肝病/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患者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因子缺失、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6)遗传性和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导致凝血因子缺乏常有阳性家族史,非遗传因素者部分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此外,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24h内的患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等有潜在出血风险疾病的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

3如何正确预防心梗?

(1)健康饮食:重油、重咸、高糖饮食在造成人体肥胖的同时,还会导致血管中的油脂增加、堆积,使得血管壁越来越窄,进而形成血栓。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食用好油、拒绝反式脂肪,避免食物过咸,确保足够的摄水量。

(2)控制三高: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相关调查显示:三高患者患上心梗的概率较高,因此,三高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心梗。

(3)规律运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规律的运动习惯,减少内脏脂肪,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进而降低诱发心梗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运动习惯、心脏不适者,不可要突然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给心脏造成负担。

(4)注意保暖:天冷时我们体内的交感神经活动力旺盛,血管容易收缩,进而增加了诱发心梗的概率。建议早晨起床不要立即起身,在身体适应后起床。

(5)戒烟: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在无形中增加心梗的概率。建议吸烟人群早日戒烟!

小结:

心梗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关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如何正确预防心梗的相关科普知识,您了解多少了?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