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遭受长期失眠的困扰。那么你知道失眠有哪些危害吗?失眠可能会造成早衰、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危害,长时间严重的失眠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精神障碍等。
那这些危害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失眠会引起早衰,女性患者长时间的失眠,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皱纹增多、面色萎黄等早衰现象。
其次,失眠会引起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容易激活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调控系统,从而引发调节功能紊乱,使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低下。
同时,失眠还会造成记忆力减退,失眠容易引起睡眠不足,使白天的精神状态比较差,工作以及生活的效率明显降低,出现记忆力减退。
而且,严重的失眠还会诱发高血压,长时间失眠容易使调节血管以及神经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血压明显升高。
最后,部分失眠患者还会出现精神障碍,例如焦虑、抑郁等,因为长时间的失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使其出现精神障碍性疾病。
失眠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有很多,因此建议失眠患者及时配合医生纠正失眠状态,下面我将从中医的角度去阐述治疗失眠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中药来治疗失眠,如果是肝阳上亢型失眠,可遵医嘱选用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贝齿、紫贝齿等安神类中药;如果是肝气郁结型失眠,可遵医嘱选用石菖蒲、郁金、黄芩、桔梗等理气类中药;如果是心神失养型失眠,可遵医嘱选用酸枣仁、浮小麦、柏子仁、五味子、龙眼肉等养心类中药;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天王补心丹、百乐眠胶囊、参松养心胶囊乌灵胶囊、七叶神安片等中成药治疗失眠。
其次,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失眠,拔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使其产生负压,使罐吸着于皮肤,形成瘀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人觉得拔罐的治疗作用比起针灸和中药要温和,其实不是这样,只要坚持,只要通过自己多渠道的努力,我想大家都会取得可喜的结果。
1.可以采取贴敷疗法治疗失眠,大家最熟悉的贴敷疗法莫过于经常说的“膏药”,它属于中药外治法,与内治法比起来更为简便、实用,是几千年来人们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避免了药物内服的禁忌、副作用及人们不愿服用苦药等不足,尤其适用于儿童、妇女、老人等畏针忌药者。
2.可以采取饮食调理法治疗失眠,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物质来源就是食物,食物不仅有充饥之功,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病养生作用,就是我们平时所熟悉的“药食同源”。中医学认为食物与药物是一样的,都具有寒热温凉、补泻滑涩、润燥升降等性质,因而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人体状况取舍食物。
3.可以用艾灸治疗失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操作难度不大,可以作为日常家庭保健的选择,特别是遇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的困境时,往往可以考虑用艾灸来治疗,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距皮肤1.5~3厘米,熏烤人体的穴位或一定的部位来保健治病。施灸的时候,一定要将艾炷放置平整,防止滚动;用艾条灸时要不时上下或左右移动,防止过于灼热;并要时时弹去艾灰,勿使火星下落,以免烫伤皮肤。当然,艾灸也有禁忌,当你正处在饥渴、酒醉、饱腹、劳累、惊恐或剧烈运动后都应禁灸,孕妇要慎灸。
4.药枕疗法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种民间疗法,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治疗头颈部疾病不错的方法,如头痛、目赤、耳鸣、项强及颈椎病等。药物能升清降浊、化湿消暑、健脑调神。现代研究证明,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性油类物质,在常温下可以不断地散发到空气当中。当人们使用以这些中药制成的药枕后,就可在卧睡休息时,不断地将其有效成分吸入鼻腔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治疗作用。
5.我们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失眠,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是由心神所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阳气由动转静时,即进入睡眠状态,反之则为清醒状态。以针灸方法安眠,古代即有记载,是运用最广泛、年代也颇为久远的一种疗法。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6.我们可以推拿治疗失眠,将足底按摩用于失眠的治疗现在也较为普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的症状。足底按摩的手法多种多样,而且简单方便、易学。对于按摩手法的选用,每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无需统一,只要操作方便,按摩力度适中,能达到按摩的目的即可。失眠患者可重点点按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有理气化瘀、调理脾胃、固护元气,宁心安神之功效。
7.泡脚是老百姓常用的保健方法,民间常说“热水泡脚,赛吃人参”。我们的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泡脚,可以对穴位起到按摩的作用,舒缓紧张的神经,通畅全身的气血,睡眠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8.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耳穴治疗失眠。耳郭是经络、神经汇集之所,在耳郭上予以不同刺激方法,可引起全身或局部各种不同的反应。刺激耳穴时,多数人会有痛感或热感,少数人有酸、麻、胀、凉等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耳穴的“得气反应”。现代研究认为刺激耳穴能激活耳-迷走-内脏反射,而“胃不和则卧不安”,耳穴调整胃部气机,使得脾升胃降的气机运行恢复正常;且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间相互拮抗的关系,亦是“阴阳”之理的反映,所以耳穴治疗切合中医“调和阴阳”的治则。耳穴疗法较安全,一般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有些情况要注意:习惯性流产者及外耳患有溃疡、湿疹、冻疮破溃者,暂时不宜用耳穴疗法。
最后,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相关部位进行刮拭,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等作用。
但无论选用哪种方法治疗失眠,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弄巧成拙,加重失眠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