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骨折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时间 :2024-02-06 作者 :曲俊龙 来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便。除了及时的医疗治疗,康复训练也是骨折愈合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骨折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骨折后,患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固定和休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然而,长时间的固定和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1.早期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一般来说,骨折后1-2周内可以进行简单的被动关节活动,如手指、腕部等。

2.适度强度

康复训练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在训练过程中,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避免肌肉疲劳和损伤。

3.全面性

康复训练应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

1.被动关节活动

在骨折愈合初期,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关节屈伸、旋转等。被动关节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为后续的主动关节活动做准备。

2.主动关节活动

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以进行主动关节活动。通过主动活动,可以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强度和疼痛控制,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

3.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肌肉疲劳和损伤。

4.平衡协调训练

平衡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预防跌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方法进行练习。

5.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电疗、光疗、超声治疗等。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6.康复器械的应用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可以借助一些康复器械来辅助训练,如拐杖、助行器、矫形器等。这些器械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负担,提高训练效果。

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遵医嘱

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患者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和调整训练方案。

2.保持积极心态

康复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坚持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与康复师、病友等进行交流,互相鼓励和支持。

3.注意安全

康复训练应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再次受伤。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不适或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就医。

4.合理饮食和休息

康复训练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和能量,患者应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基本原则,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