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救治水平不断提高,重症患者的存活率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因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患者与其家庭、以及医疗保健系统造成的负担将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并显著增加患者对后续康复治疗的需求。如果说ICU是为了让患者活下来,那么早期重症康复则是为了让患者活得更好。
一、什么事重症康复
重症康复(intensivecare rehabilitation,ICR)是指针对危重症患者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提高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所进行的康复治疗。
二、重症康复的意义
1、提高生活质量:重症康复有助于患者在经历严重疾病或创伤后,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残疾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生理功能恢复:重症康复针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和正常的生活状态。
3、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重症康复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照顾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激发患者潜能:重症康复过程可以激发患者的潜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三、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
1、肌无力
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少和肌肉萎缩,可致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病死率增加,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谵妄
出现注意缺陷、意识水平低下、知觉紊乱、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症状,常有幻觉,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思维零乱,常伴出汗、心跳加快、面色潮红、粗大震颤等躯体症状。
3、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出现肿胀、疼痛,甚至并发肺栓塞。
4、重症肺炎
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休克。
5、关节僵硬
正常关节功能(如屈伸、旋转等)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为活动范围的减小。
6、心理障碍
由于受到严重疾病及缺乏亲人陪护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及认知障碍,心灵脆弱、悲观,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心理状态极不健康。
三、重症康复的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恢复患者运动功能。
2、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针对吞咽、语言、嗓音等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恢复沟通和进食能力。
3、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旨在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创伤、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4、心肺康复
心肺康复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呼吸练习、爬楼梯等方式训练。若想提升心肺功能,建议多做有氧运动,如骑车、羽毛球、爬山、慢跑等,主要进行持续性且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充分锻炼身体,且大大提高身体素质。
四、患者和家庭如何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1、遵循医嘱
患者要遵循康复医生的建议,按时完成康复治疗任务。
2、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要关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生活和精神支持。
3、自主锻炼
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主锻炼,增强身体功能。
4、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积极心态等。
五、重症康复的注意事项
1、早期介入:重症康复应尽早介入,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生理功能。
2、个性化制定方案:每个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状况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3、跨学科合作:加强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等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康复治疗。
4、家庭和社会支持: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关爱和支持。
5、长期随访:康复治疗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重症康复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服务,有助于患者在经历严重疾病或创伤后迈向更好的生活。患者和家庭要积极参与康复过程,配合专业康复团队,共同助力康复之路。让我们携手关爱重症康复患者,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关爱,助力他们从“活下来”走向“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