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健康宣教

时间 :2024-01-25 作者 :​ 訾华浦 来源:日照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放射性粒子是一种微小的颗粒,一般在4.5x0.8毫米,这些粒子可以精确定位在肿瘤组织中,放射出γ射线并直接作用在癌细胞上,从而最大程度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周围正常组织,可以根据肿瘤大小、形状和位置进行准确调整,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如肝癌、肺癌以及其他全身各部位的实体肿瘤,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本文主要对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展开叙述。

1术前指导

由于大部分接受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对此方法均存在着认知不足的问题,容易对“放射性”“植入”等词汇产生敏感反应,在手术前往往会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甚至是抗拒、排斥手术等。因此,术前指导极为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和顾虑,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就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耐心的介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具体过程,增强信心。

在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辐射防护。主要的辐射防护可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时间防护原则”,距离放射源植入后时间越长,受到辐射的作用就越小,一般放射性粒子植入6个月后即可不进行特别的防护。二是,“距离防护原则”,和放射源接触的距离越近则受到辐射的影响越大,一般患者需要和家人保持1m以上的距离进行防护。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可怀抱儿童或靠近孕妇。三是,“屏蔽防护原则”,当时间和距离防护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时,需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屏蔽防护,例如穿戴铅背心、铅围裙等。

2术后指导

1)观察与预防并发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血肿、气胸、粒子肺栓塞等并发症。当然,这些并发症是非常罕见的。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例如,由于穿刺针可能会穿入血管,因此术后需要定期监测患者心率和血压水平,预防内出血的发生,同时观察穿刺点的敷料是否有血液渗出,患者是否存在腹部压痛感、反跳痛等现象,如存在需要立即进行相应处理。粒子肺栓塞是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粒子作为异物存在会致使患者机体组织受损,在短时间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反应,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预防病情的恶化。

2)饮食护理

B超引导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患者可以在当日正常饮食,饮食一般以清淡、高营养、易消化为主。由增强CT引导下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前6小时禁食。对于手术中采用了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术后需要去枕平卧并禁食6小时。

3)术后疼痛护理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给与镇痛评分,告知主管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同时,还需要向患者介绍正确的疼痛缓解方法,如按摩、热敷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正念冥想、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式进行疼痛舒缓,或者利用游戏、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以此来缓解疼痛感。

3出院指导

如果粒子从体内掉出来了,患者需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捡起(不可用手直接接触),放置在带有密封盖的瓶子里,然后交给医护人员,不可随意丢弃。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门诊复查,一般在术后第1月和第2月,患者需要每月复查1次。此后则3个月复查1次。

总之,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属于放射治疗范畴。具有精确定位、局部治疗、快捷有效、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在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提供辐射防护教育、并发症管理、疼痛护理等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