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体检血常规检测看不懂不用愁,一文解读

时间 :2024-01-25 作者 :​ 张勇 来源:诸城市桃园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不过体检完之后,有些人一看血常规检测指标出现箭头就心慌慌,就感觉是不是得了血液病,这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和大家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如果仅是某项指标偏低、偏高但接近正常范围,可能是检测时发生的偏移,一般没有临床意义,可以过段时间进行复查。

1、白细胞(WBC)参考区间:成人(4~10)×109/L;儿童(8~10)×109/L。

(1)生理性增多见于剧烈的情绪变化、过度运动、疼痛等。

(2)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局部炎症。也可发生在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等。

(3)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非白血性白血病等血液病,脾功能亢进等;应用氯霉素及一些药物几天就能出现减少。

白细胞分类:

(1)中性粒细胞

增高多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多见于流感、新冠、麻疹等传染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血液病,长期应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化学药物,及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蛔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等血液病。

减少多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急速影响,及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

(3)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等。

(4)淋巴细胞

增多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百日咳等传染病,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多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等,及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5)单核细胞

增多多见于感染及一些血液病。

2、红细胞(RBC)参考区间: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增多多见于失血脱水等血液浓缩、组织缺氧及高原居民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可出现增多。

减少多见于急性或慢性失血,红细胞遭受破坏,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等,及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3、血红蛋白(Hb)参考区间:男:120~160g/L;女:110~150g/L。

增高多见于高原居民(生理性增高),也可见于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等。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区间男:0.40~0.54;女:0.37~0.47。

增加多见于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压积增高。

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区间:80~100fl。

增大多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及巨红细胞性贫血。

减小多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

6、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区间:27.0~31.0pg。

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7、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区间:320~360g/L。

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区间:(100~300)×109/L。

增多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等。

减少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结核、伤寒等传染病或感染,氯霉素、抗癌药等药物过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