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走近颅内疾病——垂体瘤

时间 :2024-01-25 作者 :​ 王莹莹 来源: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我们神秘而复杂的神经系统中,有一个小小的内分泌指挥中心,那就是垂体。然而,这个看似微小的腺体,一旦发生异常增生,就可能形成一种名为“垂体瘤”的颅内疾病。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垂体瘤的神秘面纱,以科学的角度了解这种疾病的性质、症状、诊断与治疗方式。

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一种发生在人的脑垂体前叶、后叶或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作为人体当中的重要内分泌腺体之一,垂体位于人的大脑底部的蝶鞍内,它能够分泌包含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人体至关重要的激素,而当人的下丘脑调控激素分泌的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垂体就会受到刺激而过度工作,进而导致垂体细胞增生形成肿瘤,而不断增大的垂体瘤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以及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等症状。此外,像是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影响以及身体代谢紊乱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垂体瘤的发生。虽然根据临床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垂体瘤都是良性肿瘤,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放任垂体瘤的发展而不顾,这是因为不断增大的垂体瘤会对患者的大脑周围组织造成逐渐增大的压迫,而仍然保留功能的垂体瘤则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紊乱状况越发严重!此外,垂体瘤在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还有发生恶变成为垂体癌的可能!只有加强对垂体瘤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且及时采取适当的诊断与治疗措施,人们才能更好的远离垂体瘤的影响。

垂体瘤怎样诊断?

在诊断垂体瘤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患者的病情。在症状表现方面,垂体瘤患者常见的症状既有肿瘤压迫临近组织导致的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也有因垂体激素分泌异常导致巨人症以及闭经、溢乳等症状;内分泌功能检查是诊断垂体瘤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需要测定患者血液中各种垂体激素及其靶腺激素水平判断患者的内分泌功能状况,比如对于可能发生生长激素瘤的患者医护人员就会检测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对于疑似泌乳素瘤的患者,则需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而影像学检查是确诊垂体瘤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常用的影像技术主要为垂体磁共振检查,这种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垂体本身及其周围颅内结构的形态变化,从而准确评估垂体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特征、侵犯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治疗策略。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在治疗垂体瘤的过程当中,药物治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措施,特别是那些仍然具备垂体功能的垂体瘤患者往往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控制。在此过程当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垂体瘤分泌的激素选择合适的受体激动剂,借助激动剂与垂体中的受体结合来抑制垂体分泌激素,从而有效的促进肿瘤体积的缩小。

2.手术治疗

当垂体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是垂体瘤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炎症的时候,医生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方法是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手术,这种手术能够借助从患者鼻腔进入颅内的内镜在保护正常垂体组织的同时切除肿瘤。但如果患者的垂体瘤体积较大或较为复杂,则需要使用传统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作为垂体瘤治疗的补充手段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或者在手术后仍有残留病灶、复发或进展的垂体瘤,常用的放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常规放疗等。借助现代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医护人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杀灭患者肿瘤细胞,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作为一种常见的颅内疾病,垂体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人们只有在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症状的时候及时就医,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诊断与治疗垂体瘤,才能更好的远离垂体瘤这种疾病的威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