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易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发生,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支原体肺炎患者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但3岁以下儿童较少患病。支原体肺炎有地区流行的特点,常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小范围环境内爆发。2015年研究显示,住院的儿童肺炎患者中,支原体肺炎患者约占10%~40%。
一、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主要原因是由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健康人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通常存在于呼吸道黏膜,通过黏附和释放毒性物质,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损伤,并进一步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严重者可对皮肤、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多脏器造成损害。引起的损伤程度与感染的支原体数量有关。
二、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当患者出现持续干咳、发热、乏力、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有潜在健康状况或免疫低下人群、接受化疗或服用抑制免疫系统药物的人群、心力衰竭、慢阻肺人群,更应尽早就医。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轻症患者不经治疗可自愈。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用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1、抗生素
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可选择使用。但应注意儿童患者<8岁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18岁少年患者不宜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混合其他细菌病毒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选择用药。
2、糖皮质激素
普通支原体肺炎患者无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起病迅速的患者,或难治性支原
体肺炎的患者,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是甲泼尼龙
3、丙种球蛋白
不常规推荐用于普通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但如果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应用内酯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
4.软式支气管镜术
软式支气管镜可通过局部冲洗呼吸道,结合异物钳等设备,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支原体肺炎患者常有呼吸道黏液阻塞,少数患者可因炎症导致支气管狭窄,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症状对减轻发热、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早期行软式支气管镜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三、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尚无针对性疫苗,在流行季加强日常防护是关键。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去过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注意手卫生。
1、少聚集
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要戴好口罩。
2、多通风
居家开窗通风,保持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如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等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20秒以上。
4、勤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5、好习惯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受凉。尽可能减少吸烟及被动吸烟,会损害肺部,受损的肺部更容易被感染。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放入纸袋。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包括咳嗽、发热等,一些感染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引发支原体肺炎,因此,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气促等症状需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切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