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秋冬季来临之际,如何预防血栓?

时间 :2024-01-19 作者 :​ 熊小军 来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较多,如同城市道路,提供气血运输通道。经络不同就像‘堵车’,会造成严重后果。有的人按摩时,会有痛感,此为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由来。经络畅通时,按摩不会引发不适,但若触碰到特定位置,会有酸胀、疼痛感,表示该处经络不通。《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能决百病、生死、调虚实。如果人体气血不畅,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也是引发血栓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一日更胜一日凉,是血栓性疾病高发季节,如何有效预防血栓,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1.什么是血栓

血栓,指的是血液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在内环境紊乱或者外部创伤的情况下,凝结形成的固体。人体受伤时,血栓也是止血小能手。血栓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身体受伤后,若血小板与凝血系统无法及时发挥作用,受伤者可能会由于失血性休克致死。然而,为何大众都会“谈栓色变”?事实上,此处的血栓为病理性血栓,即各种病理条件下所产生的血栓,会引发血栓性疾病。

2.秋冬季如何预防血栓

血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损害非常大,该病症极易导致脑溢血、高血压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秋冬季节,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期,若想彻底远离该疾病,就需要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那么,秋冬季应该如何预防血栓呢?

  • 生活起居方面

  • 戒烟酒

若想有效预防血栓,首先要戒掉烟酒,同时限制食盐的每日摄入量,即每日摄入食盐5g以下,避免饮食肥腻,日常劳逸结合,适度用脑,避免坐或站时间过长,≤60岁者用脑一小时,需要休息约10min,而>60岁者用脑0.5h就需要休息5-10min,防止过度疲劳而导致脑中风。

  • 饮水充足

日常需充分饮水,每日饮水量需在2000-2500ml,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更需要多饮水,因为老年人的血液具有凝结、浓稠、黏腻等特点,多饮水对降低其血粘度极为有利,能够减少血栓所表现出的凝、浓、聚、粘等特点,有效降低脑血栓引发的危险性。

  • 生活规律

日常要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适应与调节机能会逐渐减退,如果生活缺乏规律性,很容易引发代谢性紊乱,最终形成血栓。

  • 忌饭后就睡

用餐后,血液会在胃肠部聚集,帮助消化器官供给血液,此时脑部血供会随之减少,而用餐后即刻睡觉,会引发血压降低,减少脑部血液供给,血流缓慢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血栓。所以,最好在饭后0.5h后再睡觉。

  • 体位变化应缓慢

血栓大多情况下会在夜间形成,特别是上厕所时刻。其原因是夜间血流速度减缓,加之起床时会改变体位,很容易引发心脑供血不足,因此夜间临厕必须处于清醒状态,缓慢起床。除此之外,做家务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防止脑部缺血。

  • 注意天气变化

在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无常,且日益寒冷,很多老年人具有较弱的天气适应能力,过冷或过热都有可能导致血粘度上升,引发脑中风。所以,秋冬气温变化时,必须及时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 控制体重

以运动的方式,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有效降低血脂,避免中风危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慎用药物,长时间服用止血药物、催眠药物、清热药物、抗精神药物以及利尿药物等,都会增加脑中风几率。

  • 情志调养方面

日常应保持稳定的情绪,经常保持愉快、客观以及豁达的心情,切忌暴怒、狂喜、悲痛以及忧思等,由于长时间精神紧张,很容易导致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出现紊乱,导致心脑血液循环紊乱,最终引发中风。

  • 气功疗法

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血栓发病高危群体,在没有出现血栓性疾病前,应选择气功的方式预防,具体包括升降调息功、导引静坐功、中风导引功、舒筋活血功以及健脑功。

  • 饮食调整

在秋冬季节有效预防血栓,关键还要注意调整饮食。严格遵循多品种平衡、适量的饮食原则,主义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应适当选择可有效预防血栓的食物,例如黑木耳、大蒜、海带、洋葱、紫菜、番茄韭菜、银耳、香瓜以及沙丁鱼等食物,这些食物对减少血液凝块、降低血粘度等具有有效防治功能,因此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