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支原体肺炎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中常见、高发,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病情复杂,治疗时间长,对患儿健康影响较大。该病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表现。孩子患病后,很多家长感到困扰,孩子的咳嗽总是不好,整夜睡不着,因此家长需要注重家中护理,帮助孩子排痰,通过掌握叩背排痰的技巧,促进痰液的有效排出,以减轻孩子的不适症状。那么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叩背排痰有哪些技巧呢?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儿童支原体肺炎叩背排痰的重要性
支原体肺炎主要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和肺部急性炎症,以咳嗽、发热、头痛等为主要表现。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其病情,减轻相关症状,在护理工作中,叩背排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年龄较小,咳嗽反射尚不完善,难以自行排痰,因此需要借助外力辅助排痰,同时因为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发生肺炎后容易形成痰液,如果痰液不能及时咳出,可导致咳嗽加重,进而对呼吸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肺部感染病情加重。叩背排痰能够帮助孩子排出痰液,清理呼吸道炎症性分泌物,并能够振动气道,使气道处于通畅的状态,减少肺部感染,减轻咳嗽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
2.什么时候叩背排痰?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叩背排痰需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尽量在清晨起床后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夜间排痰受体位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呼吸道沉积大量的痰液,因此早上起床后是叩背排痰的最佳时期。同时家长需要注意,避免拍背和用餐时间过于接近,餐后对孩子叩背排痰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餐前30分钟或者餐后2小时帮助孩子叩背排痰。
3.叩背排痰的技巧
叩背部位的选择。为了保证叩背排痰效果,帮助孩子更好地排痰,先要明确叩背的具体部位。通常情况下,家长在拍背的过程中,要在双肺的上、下、左、右、前、后拍,从下到上,从两侧到中间,有次序进行拍打,同时避免拍打肾区和脊柱,避免存在遗漏。其中肺部相对靠下的部位是重点叩背部位,主要原因在于这一区域痰液沉积量较大。
姿势的选择。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根据病变位置结合体位引流进行叩背排痰,通常情况下需要孩子保持坐位或侧卧位进行叩背排痰。
手法的使用。叩背排痰的过程中,五个指头并拢,手指蜷起,呈杯状,形成中空状,拍背过程中使手掌小鱼际肌与孩子背部皮肤紧贴,运用腕关节的力量进行叩背。同时拍背时给孩子穿薄一点的衣物,避免衣物过厚难以达到效果。
拍背顺序。从上到下、从外向内,迅速且有节奏地叩击,以发出空且深的啪啪声为宜,力度以孩子不感到疼痛为宜。
拍背时间。每天进行3到4次,每次10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以稍微用力为宜,如果力度过小难以达到震荡的效果,不容易松动痰液,无法有效排出。
其他注意事项。对孩子进行叩背排痰时,应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性,如果有口水、呕吐物等,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叩背排痰的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感、疼痛感,应及时停止。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使用仰卧位方式进行叩背,同时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头部、胸部。孩子咳嗽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叩背排痰,但是要避免力度过大,以防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除了掌握叩背排痰技巧外,家长还要注意其他家庭护理工作,例如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于排痰;在饮食方面,让孩子多吃新鲜果蔬,少吃刺激性食物,促进健康;另外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如止咳药、消炎药等。
总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病情复杂,咳嗽、咳痰为患儿的主要症状,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采用正确方法帮助孩子排痰,以减轻不适症状,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