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发性和慢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具有持续炎症的特点,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IBD的相关知识及做好自我管理,让患者真正做到“预防重于治疗”,有利于帮组患者更好的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IBD的病理机制及怎样做好IBD的自我管理,利于公众更好的了解IBD,促进健康生活。
一、什么是IBD?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由多种原因或免疫异常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会终身复发,且无完全根治的方法。引起该疾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跟环境、遗传、感染及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远端结肠和直肠部位,严重时甚至累及全结肠或末端回肠。根据其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类,不同病情程度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发烧、电解质与水紊乱及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其它肠外表现。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直肠结肠癌变等。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各消化道,最常见于临近结肠或回肠末端部位,以跳跃式或节段性分布。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瘘管形成及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等。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及癌变等。该病可终身复发且不易治愈。
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UC),还是克罗恩病(CD),都属于肠道炎症性疾病,都需进行及时治疗并做好自我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了解IBD的相关知识,对于及早发现、治疗及做好该疾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如果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发烧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专业治疗,同时做好IBD自我管理,如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生活方式、情绪管理、关注病情及定期复查等。
二、怎样才能做好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管理模式,是指患者的自我照护,以减少发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患者需了解该疾病相关知识,如造成该疾病的诱因、并发症及怎样做好自身预防等,这样能让患者更好的预防该疾病的反复发生,促进身体健康。
2、患者应做到健康饮食,少食多餐。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的摄入量,同时禁止高脂饮食,禁止吸烟酗酒。高纤维饮食可增强结肠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减少肿瘤癌变发生率,如南瓜、苹果等;高维A、维D饮食可保护结肠线粒体,改善其炎症及坏死等情况;高脂饮食会是肠道粘膜屏障受到破坏,引起菌群失调,损伤免疫屏障。
3、患者需规范用药。由于IBD需长期服药,部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或感觉身体症状有所好转就擅自改变用药剂量,致使病情得不到控制,造成病情反复。因此患者可采用分格药盒,设置闹钟,遵医嘱按剂量、按时及按疗程服药。如若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联系医生,按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4、患者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日常生活中,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健康合理饮食及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广场舞等有氧运动。
5、患者需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疾病的长期性会给患者造成焦虑、抑郁,甚至失去信心等不良情绪。建议家属与患者多交流、沟通,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关爱及支持。对于学习、工作及家庭压力较大的患者,建议外出走走,亲近大自然,以改善情绪;对于不能正常工作的患者,可建议多读有关该疾病药物治疗的书籍,这样不仅能转移患者注意力,还能更多的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作用,增强其治疗信心。
6、患者需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疑问就记录下来,复诊时告知医生,医生就可依据调整用药方案,或进行检查,使得病情得到改善,但需注意的是,身体出现紧急情况或严重不适时需及时就医。
7、患者应定期复查,每2-3个月/次检查大便的钙卫蛋白,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肠镜,对于服用美沙拉嗪的患者应复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每3个月/次。以更好掌握患者病情,了解其恢复情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发性和慢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具有持续炎症的特点,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自我管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管理模式,以减少发生并发症。了解IBD的相关知识及做好自我管理,让患者真正做到“预防重于治疗”,有利于帮组患者更好的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