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儿童支原体肺炎流行,许多家长很担心,今天我们来聊聊诺如儿童支原体肺炎有关知识,让宝爸宝妈们认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更好的做好预防和诊治工作,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MP)是一种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生于学龄儿童,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近年来婴幼儿也逐渐多见,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多起病不急,表现轻重不一,重症患儿可有后遗症。
二、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有哪些?
主要以咳嗽、发热、喘息为表现,发热以中高热为主,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痰,可伴有喘息、呼吸困难、纳差、头痛、流涕、耳痛、咽痛、皮疹、肌肉酸痛等表现。
咳嗽为支原体肺炎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刺激性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少数可闻及干、湿啰音,但多很快消失,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症状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
大约25%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皮疹、血管栓塞、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肝大和肝功能障碍、肾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常发生在起病2天至数周,也有一些患儿肺外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有报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更易有其他系统表现。
三、家长如何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
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避免后遗症等严重后果非常关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1.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2.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
3.精神差,头痛、抽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
如果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行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查或咽拭子、鼻咽拭子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确诊,另结合病情可行胸片或CT协助诊断。
四、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有哪些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中建议:轻症可不住院治疗,一般恢复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等,注意重症和危重症的识别,充分休息和保证能量摄入。
孩子患上了支原体肺炎,家长一定要让他们多休息,室内的空气一定要保证新鲜,室温要保持在18~20度之间,同时还需要保持60%的湿度,这样可以让患儿感觉舒服,同时也能够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和营养搭配,尽量让患儿吃一些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还需要做到少食多餐,要鼓励孩子多喝些水,这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抗肺炎支原体治疗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对耐药支原体肺炎具有确切疗效,用于的支原体耐药的难治性、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另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支原体肺炎也具有确切疗效,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抗菌药。
五、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尚无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一)支原体肺炎患者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应避免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婴幼儿,并对患者所使用物品应进行消毒。
(二)高发季节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区,人口密集区应佩戴口罩。
(三)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四)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减少被动吸烟等。
(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勤通风等,不用手揉眼抚摸口鼻等黏膜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