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 :2024-01-19 作者 :孟玉秋 来源: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肿瘤的诊断、分类及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很多病理报告上会出现免疫组化结果的字眼,但这却让我们很多普通人望而生惑,免疫组化是怎么做的?又有什么用途?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数量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HC)。由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通过免疫组化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酶、荧光素、同位素、金属离子等等)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通俗点来说,就是把拥有不同的功能的细胞通过一些手段使之出现颜色并清楚地在显微镜下表现出来,让病理医生看到,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做出诊断。

IHC所用标本主要为两大类: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

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良恶性的判断;

2. 确定肿瘤分期;

3. 判定细胞属性,确定肿瘤来源;

4. 确定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的原发部位;

5. 对“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

6. 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灶;

7. 与治疗和预后有关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帮助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免疫组化的局限性:

灵敏度高、精确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必须具有的,但至今所发现的肿瘤标记物还没有能完全满足这些标准。某些正常细胞也会分泌一些肿瘤标记物,因此在肿瘤细胞学检查中应选用一组抗体而非单一抗体,即选用一组抗体比单一抗体更有利。在肿瘤诊断中评估免疫组化的局限性主要在抗体特异性和解释方面。在免疫组化操作中都必须有适当的阳性与阴性对照,作为技术完整性质量控制,如对照组被忽略或不理想时,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要谨慎对待,免疫组化的正确结果不仅要依靠技术步骤上规范化操作,而且有赖于正确的解释,在报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时不应孤立地解释,应考虑到诊断与鉴别诊断、所应用的抗体特性、所研究组织性质,同时还要注意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的干扰。

   在病理诊断中,随着各种抗体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及越来越多的新型抗体的出现,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和治疗中已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类及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免疫组化技术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作为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避免由于缺陷和不足给诊断带来的误区。

 归根结底,其实我们患者和家属,并不需要对这些免疫组化结果去解读甚至纠结,因为这些结果都是提供给病理医生、来帮助他们做出病理诊断的,我们只需要关注病理文字性报告,也就是综合参考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以及其他一切辅助手段得到了最终结论,这,就已经足够了。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