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相信很多患者都不清楚,在麻醉时,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医生给予患者麻醉,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实施麻醉,所以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常见的麻醉问题。
1.麻醉只是“打一针、睡一觉”吗?
答:麻醉医生不仅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感知不到疼痛,还要一直守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有些手术操作会明显影响生命体征,比如在胆囊手术过程中,牵拉胆囊会引起心率下降,如果下降明显,麻醉医生会使用升高心率药物或其他手段干预,否则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2.麻醉方法有哪些?
答:麻醉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全麻、椎管内麻醉(即俗称的“半麻”)、神经阻滞和局麻。
3.手术麻醉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给患者进行麻醉手术,需要注意麻醉药的用量,麻醉药的用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最终确定用药的剂量。通常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控制好麻醉药的剂量,随时根据血压心率调节药量,不能因为追求麻醉速度和麻醉效果,而选择大剂量的麻醉药。如果在麻醉后进行手术,患者依旧能感觉到疼痛,需要再次注射麻醉药,必须保证第二次注射麻醉药剂量和时间在安全范围内,否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危险。
4、麻醉前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答:(1)麻醉前要禁食禁饮,麻醉前禁食禁饮的主要目的是使胃充分排空,预防麻醉期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误吸胃内容物所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一般手术前8-12小时就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
(2)麻醉前一定要做好身体检查,从血液、心率、血压及心肺功能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未完善检查不能匆忙开展麻醉工作。患者在进行麻醉前一定要对自身身体状态进行了解,对各种身体指标是否符合麻醉要求进行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受麻醉。患者及家属都应为麻醉医师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从而制定最佳麻醉方案。
(3)患者要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态,尽量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很多患者在接受麻醉时都是较为紧张的,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心理层面影响。麻醉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它是基于手术前的一种精神、肉体安抚,是降低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手术的一种手段。患者在接受麻醉时不必紧张、不必慌张,一定要放松,这样才更容易达到良好的麻醉目的。
5.术后阵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手术之后患者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有些患者需要继续进行相应的镇痛处理,麻醉医师会结合对患者不同情况的分析,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术后阵痛是否会对伤口愈合形成影响,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其实术后镇痛不仅不会使伤口愈合受到影响,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强化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好地咳嗽、排痰,提高下床活动的能力,加快术后康复的进程。镇痛方式对于伤口边缘组织的生长不会形成影响,也不会增加伤口感染等风险,反而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避免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
6.麻醉存在哪些风险?
答:(1)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疾病史、手术史等均会影响到麻醉风险,这种属于客观资料,提前可以预估。如一个患者较为年轻、身体较好、无基础疾病史,则麻醉风险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还有就是主观因素,如果手术较大,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也会增加麻醉与手术风险。
(2)术前准备。患者手术时,麻醉属于不可或缺的操作,在开展麻醉前患者各个方面都要认真准备,以将面临的麻醉风险减至最低,前期准备工作应该根据手术进行调整优化,使患者保持轻松的良好心情,防止出现紧张、恐惧和不安,造成不良的影响。
(3)其他方面的因素。其他方面的因素主要包含患者体质与医生能力,但医院整体实力、医院的各种保障和医疗器械的装备水平等与麻醉风险存在着联系,对于手术的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会给患者产生不同的愈后效果。
总结:麻醉方式有利有弊,但从手术整体角度出发来看,其优势大于劣势,所以,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应听取医生安排,科学选择麻醉方式。希望通过本篇对麻醉的简述能够让大家对其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