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只要我们身体当中的阴阳两极处于平衡状态,才能很好地将正气留存在身体当中。一到换季,很多人身体抵抗力会下降,然后引发感冒等病症;特别是深冬季节,天气寒冷,再加上属于流感高发季,一不注意就会导致自己中招。那么,怎样才能促使自己身体免疫力提高呢?又如何达到中医理论所说的阴阳两极平衡呢?接下来,针对中医方面的八种提高身体免疫力方法,进行研究。
1.顺应天时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季节变化,并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时间。在中医学角度,主要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调整好日常休息和起床的时间,保障饮食的规律性,按时睡眠。同时要根据二十四小时脏腑循行规律进行养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来实现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2.调节情绪
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也属于人体的一种内在环境因素。日常生活中,保障内在环境的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延长正气在体内的保留时间,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身体免疫力。在中医理论中,强调“恬惔虚无”,意思就是要注意心态的平和,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平常心,不可以斤斤计较,或者是难为他人、难为自己,这样就会减少一些不良情绪或者是负面心理因素的出现。
3.节制饮食
有很多人对养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脾胃弱的情况,就希望通过一些饮食来弥补。其实,在调理和保养脾胃方面,最好的办法就是保障饮食的均衡与规律性,不过饥、不过饱、不挑食,保障调理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而且在饮食方面,也有阴阳平衡一说,并且要注意细节,从烹饪方法到食材的选择都需要严格把关,食材搭配也需要配合时令与节气,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中药进行辅助调理。
4.坚持锻炼
锻炼方式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只要在运动后能感觉身体得到放松且有明显的舒张感,都可以长期坚持。在古代,运动被称为导引,比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因此,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项运动长期坚持,保持身心愉悦,放松身心,更好地锻炼精气神。
5.泡脚
泡脚也有足浴之称,同时能搭配中药进行外洗,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养生保健方法,具有非常良好的活血祛瘀、祛湿排毒、养心安神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效果。
6.艾灸
艾灸,是中医治疗方式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外治疗法,经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寒邪侵袭的颈肩腰腿痛。对指定的穴位进行艾灸,有着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其主要原理是对人体局部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且艾灸时所产生的温度或者是烟雾等,对人体的刺激会产生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从而调动和激发人体潜能,实现免疫的提高等。
7.自我按摩
长期按摩对身体有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每天坚持十分钟,通过按摩不同穴位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保健效果。常见的按摩穴位主要包括内关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关元穴、中脘穴等,不同穴位起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按照自身需求选择。
8.中医药调理
除自主保健以外,还可以到专业的中医院进行调理治疗。问诊中,中医会根据其自身情况以及体质状态等因素,制定出详细且针对性较强的调理方案,基本都是以服用中药汤剂、丸剂、膏方、颗粒、处方药膳等方式进行药物调理治疗,同时也可以搭配一些其他中医调理方式,比如针灸、拔罐、刮痧、理疗、推拿等物理疗法,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冬天,阴气极盛,属于万物收藏之季,此时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明显变慢。此时采用中医方式进行身体调理,并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养生效果,也能预防大部分疾病,因此,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