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 ,可考虑高血压,建议就诊。
长期的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的靶器官(心、脑、肾)的并发症。合理的饮食、用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目前我院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以下健康指导,起到了良好效果。
一、饮食指导
高血压是由多种发病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三餐高血压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应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如鱼、瘦肉及豆制品;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籽;对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烧菜宜选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也可以选食一些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参、葵花籽、芝麻等。
2 、低盐高钾 高血压患者都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6g,烧菜宜偏淡,对酱菜、榨菜、皮蛋等含钠盐高的食物应少吃;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所以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冬菇、竹笋、花生、香蕉、橘子等。
3、维生素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胡萝卜、橙子、柚子等。
二、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并且越早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小,选用药物时遵循以下原则。
1、逐渐降压 除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以在数日、数周内逐渐降低为佳,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经适应了目前高血压的水平状态,突然降低反而无益。
2、治疗因人而异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进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因此药物的选择、用量、给药途径等都要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3、随服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剂量 加量后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则以2种或3种以上药物联合。首先选择单味药从小剂量开始,随着使用时间加量,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用药来达到目标血压,用药期间忌突然撤掉某一种药物或骤停药物,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是长期的,达到目标血压后应坚持服药,以最有效地控制血压。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除了合理选择膳食,规范用药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及保持标准体重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戒烟限酒 因烟中尼古丁可以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大量饮酒不仅可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之一。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l(酒精),女性和低体重者不超过15ml为宜。
3、心理平衡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以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
总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更多的高血压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去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心理,接受早期、正规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