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慢性胃炎的中医养护 细节干货

时间 :2024-01-18 作者 :​ 王海燕 来源: 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慢性胃炎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深受其困扰。中医一直认为,慢性胃炎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是个长期养护的过程,只有做好养护才能彻底远离慢性胃炎带来的痛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慢性胃炎怎么进行中医养护。

一、什么是慢性胃炎?哪些原因导致的?有哪些症状?

慢性胃炎即多病因所致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内含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为胃病中最高发病率的疾病。

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

1、长期、大量饮酒或吸烟。

2、无规律饮食或是饮食不卫生。

3、饮食过冷或过热或是过于粗糙、坚硬等。

4、大量饮用浓茶或是咖啡。

5、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慢性胃炎按照不同分类可有不同症状,但多数患者以上腹疼痛、饱胀感为典型症状,具体细分即:

1、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好发于饭后,并可伴嗳气、腹胀乃至反复出血等。

2、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上腹灼痛为主要症状,可伴胀满感,很容易饱胀甚至有恶心、嗳气等情况,并可伴便秘或是腹泻等。

3、慢性糜烂性胃炎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症状,患者可反复出现呕血或是黑便等情况,重者还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4、小儿慢性胃炎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

5、老年人慢性胃炎可伴其他合并症,也可有出血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饮食不卫生所致胃黏膜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治疗难度极大,不易治愈。此外,若是急性胃炎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是不彻底则有可能进展为慢性胃炎,进而增加治疗难度。

二、慢性胃炎的中医养护方法

1、治疗不能只关注胃

《黄帝内经》有云:“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简而言之,人体五脏互相关联、影响,其中一个脏器生病其他脏器也会出现一定问题。以慢性胃炎为例,其病灶虽在胃部,但病根并不一定在胃,可能关联了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因此在治疗时一定不能只关注胃,应进行辨证施治,以根除病根。

2、重点关注胃部养护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小病防进、病后康复、瘥后防复”为原则,慢性胃炎也不例外。

1)精神调护

研究认为,过度精神刺激、忧虑以及劳累等若是反复发作可紊乱大脑皮质功能,进而使胃黏膜发生病理性变化。一旦人的精神压力剧增,则可导致胃酸大量分泌而引发嗳气、烧心等症状,若是情绪不佳还可能紊乱胃功能,致使胃血管黏膜收缩、幽门痉挛,从而引发食物排空机制障碍。因此一定要强化慢性胃炎患者的精神养护,即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理、松弛的精神以及愉悦的心情,从而达到“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胃宁”。

2)饮食调护

饮食不节可直接导致胃炎,因此患者一定要重视饮食调护,即: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宜多进食煎炸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以易消化且不粗糙为主,且不宜使用浓烈香辛调料或是进食过热、烟熏、不新鲜或是盐渍食物。进食一定要规律,且不可暴饮暴食或是过度饥饿。进食时应保持细嚼慢咽,以便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而利于食物消化,避免胃黏膜受到刺激。

3)早起一杯温开水

若是慢性胃炎患者伴消化不良,晨起一杯温水可促进为肠道蠕动,促进消化;若患者伴失眠,晨起一杯温水可缓解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但若是患者处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晨起不可多喝温水,以防使胃肠道黏膜、食管黏膜损伤加重而引发充血或是水肿,反而加重病情。

4)饭后运动

孙思邈说过:“饱食即卧,乃生百病。”简而言之,刚吃饱饭就立即躺下休息,食物无法于胃内及时消化,就可能堆积胃部而引发疾病,因此饭后宜进行适当运动,以利于消化。因此,得了慢性胃炎的患者可于饭后半小时进行户外散步等运动,这种情况可使脏器处于微颤状态,再配合有序呼吸,则可使腹肌规律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从而按摩胃肠,以此改善胃肠功能。

5)推拿按摩

按摩腹部可加快胃肠蠕动以及排空,增强胃肠分泌腺功能,促进消化,并可解痉止痛等。慢性胃炎患者可于站位或是坐位、卧位下以右手手掌上下左右按摩腹部,自轻而重、自慢而快,每日2-3分钟左右,空腹时进行最佳。按摩时应包含揉的动作,至患者有强酸痛感为宜,可更有效缓解胃部疼痛,用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效果也极好。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