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那么下面这些中医药知识,你知道吗?
一、什么是中医
中医的“中”,不仅仅是指中国,还表达了中立、中庸之道。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将人体看作气、形、神的统一体,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避免疾病入侵。中医的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等。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中医其实是一种思想和理念。
二、拔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拔罐的经历。那么在拔罐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如果皮肤存在破溃的问题,是不能拔罐的。其次,拔罐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大人的拔罐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小孩的拔罐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再次,在拔罐之后,不能马上洗澡,并且应该多喝温水。最后,在拔罐之后,背部最好不要被风直吹。
三、别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病,我可以照搬吗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对疾病的性质、部位、原因以及邪正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体质往往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别。因此患者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随意使用别人的药方,这样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四、传统中药饮片和现代中药配方颗粒,该怎么选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药配方颗粒具有高效安全、剂量准确、服用方便等内在优势,在各大医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药配方颗粒忽视了煎煮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煎煮传统中药饮片的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复杂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根本目的。对于经常出差、工作繁忙的患者而言,可以选择现代中药配方颗粒。对于有充足时间、掌握煎煮知识的患者而言,可以选择传统中药饮片。
五、中医药只能治疗慢病吗
很多人认为,中医药只能治疗慢病,急病还得找西医,这种观点实在有失偏颇。在辨证准确的前提条件下,中医药无论在慢病方面,还是在急病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以急性腰扭伤为例,有些中医只需要用针扎一个或者两个穴位,就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六、中药有哪些剂型
中药的剂型不仅包括传统的汤、丸、散、膏、丹、胶、条、糕、锭、线、棒、酊、糊等,而且包括现代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气雾剂、膜剂、注射剂等。其中汤剂是中药最原始、最古老的剂型,在中医药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七、煎煮中药,需要使用什么器皿
煎煮中药的器皿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砂锅具有受热均匀、保温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内在优势,可以用于煎煮中药。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陶瓷器皿、玻璃器皿、不锈钢器皿等,但是切忌使用铝制器皿、铁制器皿等。
八、中药要煎煮多长时间
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需要根据中药的性能和作用来调整。在一般情况下,中药需要煎煮2-3次,先用武火煮至沸腾状态,然后用文火煎煮。在第一次煎煮的时候,可以沸后煎煮20-30分钟;在第二次煎煮的时候,可以沸后煎煮15-20分钟;在第三次煎煮的时候,应适当缩短煎煮时间。但是对于滋补类的中药而言,在第一次煎煮的时候,可以沸后煎煮40-60分钟;在第二次煎煮的时候,可以沸后煎煮30-40分钟。
九、在煎好中药之后,应该趁热倒出,还是晾凉倒出
在煎好中药之后,应该趁热倒出药液,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倒药液的时候,还应对药渣进行有效挤压,尽可能将药液滤净,然后将两次煎煮的药液进行合并,混匀之后分两次服用。
十、服用中药有什么饮食禁忌
在中医药理论中,科学合理的饮食禁忌,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脾胃虚弱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寒冷、坚硬、油炸、不易消化的食物;热性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煎炸、油腻、辛辣的食物;肝阳上亢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大蒜、辣椒、胡椒、白酒等辛热助阳的食物;疮疡、皮肤溃烂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鱼、蟹、虾等腥膻类食物。
结语:
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更迭之后,中医药仍然闪烁着自己的光辉。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