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带有终身性质的慢性疾病,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成人约12.5%患有糖尿病,约有38.2%患有前期糖尿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此类疾病可以通过治疗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是由于患者对于此类疾病认知不足,生活中未能遵循采取防范措施,影响了血糖的控制效果,本文从护理角度出发,探讨了糖尿病患者日常护理中注意事项。
加强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很多患者由于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不太重视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意服药或不服药,导致其用药依从性低下,从而增加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的风险。临床研究显示,有超过8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正是由于日常控制不到位,继而产生糖尿病并发症而丧命,因此,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各类并发症的死亡率。社区护理能够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服务,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大社区护理的力度,提高血糖管理的效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用药管理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很多,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购买药物,用药前仔细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型是否和处方相符,并重点查看药物说明书、用药注意事项,切忌私自随便用药;其二,患者在就诊时需要将所服用药物清单、包装等交予就诊医师查看,便于进行针对性用药指导;其三,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到就诊的医院药房购买药品,可以降低错误用药的可能性;其四,提醒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能自行感觉症状减轻就擅自减少用药量或者停药,不应该随意更改用药方案;其五,叮嘱患者不能随便添加营养补充剂,这是因为营养补充剂中葡萄糖、果糖成分较高,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和医生沟通咨询后才能确定是否服用。
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糖尿病病程漫长,需要经常复诊检查,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灵活调节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恶化,降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正确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降血糖药物,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是常用的两种类型,它们的特点和适用人群有所不同。长效胰岛素可以维持一天或更长的血糖控制,适合于需要稳定血糖的患者。短效胰岛素可以快速降低餐后血糖,适合于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清楚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剂量和时间,并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法,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预防低血糖发生
服用降糖药物时,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摔倒等危险。因此,患者要按照医嘱规律用药,用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一旦感觉身体不舒服,要立即抓住周边的东西,防止跌倒伤害。如果身边有葡萄糖,要尽快服用,以提高血糖水平。
做好血糖水平监测
血糖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做好血糖水平的监测,掌握自身病情变化情况。患者最好配备家用血糖仪,家中休息期间可以自行测量血糖情况并准确记录下来,同时定期校准血糖仪的精度;患者家属也要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以便帮助患者开展血糖监测。
优化治疗方案
对于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治疗方案往往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多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明确降糖药物是否与其他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因为治疗需要,要更换降糖药物,那么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
加强健康教育
由于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存在认知误区,导致其不配合治疗,也不关注血糖的变化,从而使病情恶化。因此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其健康信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护理过程中,要与家属建立和谐长久的联系,便于及时发现治疗问题。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能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