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痔疮,大家都不陌生,或许有些人还是广大“痔友”中的一员。但是说到肛瘘,有些人可能单纯认为是肛门“漏”了,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不是很了解。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其内口常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瘘口长年不愈。其中瘘是指人体腔内和体外有两个互通疮口的管道,它可以由体内向体外漏分泌物和脓液;少见的癌源性肛瘘,可见肛周、臀部广泛的红肿、溃口、恶臭味的分泌物、粪便自溃口流出,预后差。
肛瘘发病率虽然不如痔疮高,但却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类肛肠疾病,成人肛瘘自愈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反复肛周疼痛、瘙痒、流脓水或分泌物,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久拖不治还可引起感染扩散、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出现肛瘘症状,应及早就医。那么患了肛瘘一般都有哪些症状呢?
1、疼痛
如果患者的瘘管没有急性感染及炎症时,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可能有局部异物感、不适感、肿胀感、肛周潮湿感;当肛瘘处于感染期,组织化脓、脓液积存的时候会引起局部以及周围组织肿胀、疼痛。患者的肛瘘部位以及直肠会出现疼痛、坠胀以及灼热感,并且排便困难。
2、肿块
绝大部分的肛瘘继发于肛周脓肿,肛瘘处于慢性期的时候,在肛门周围会触摸到明显的条状瘘管,这是典型的肛瘘体征,用手轻按,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或异物感。
3、分泌物明显增多、流脓
大部分肛瘘患者会出现肛周溃口反复破溃、流脓血水或分泌物,而发作的严重程度及次数,跟肛瘘的位置、感染的范围密切相关,尤其是复杂性肛瘘、高位肛瘘患者,因为瘘管常常经内外括约肌、深达肛提肌以上,有的会环绕肛管直肠环走行呈马蹄铁形,容易出现反复肛门直肠肿胀、疼痛、肛周溃口流脓血水,严重的会影响排便。而随着时间越久、瘘管发作越频繁、对肛周、会阴部组织的影响越大,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的恶臭味。
4、严重的瘙痒感
当患上肛瘘时会出现明显的瘙痒感,这主要是因为肛瘘会引发肛门流脓,肛门瘘口的部位长时间受到脓液的刺激,会引起周围皮肤处于受刺激状态。本身肛门处于隐私的部位,长时间潮湿就会引起周围皮肤变色,表皮就会脱落,让纤维组织增厚以及增生,严重的话会出现肛门湿疹。
肛瘘多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而且肛周脓肿和肛瘘基本不能自愈,如出现肛门疼痛、肿胀、硬块、流脓、分泌物明显增多、瘙痒等症状,应尽早到正规的医院做专科检查与治疗,防止病情加重或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自身的痛苦。
那么,肛瘘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吗?做好以下几点,即可预防肛瘘发生。
1、合理饮食。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萝卜、新鲜蔬菜、水果、瓜果类。对油腻饮食不宜多吃。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以免刺激该部位导致疾病发生。
2、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可以有效防治便秘和腹泻。因为便秘、腹泻易擦伤肛管,致细菌侵入而感染。
3、保持清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是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关键。每天洗澡时,要特别注意清洁,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的皮肤,以减少细菌滋生。此外,在排便后,应使用柔软的纸巾擦拭,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皮肤破损。
4、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肛门的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导致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发生。如果已经诊断为肛周脓肿或肛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建议,尽快手术、按时服药、换药,保证疾病早日康复。
5、避免熬夜、久坐。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引起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下降;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其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肛周脓肿和肛瘘的风险。建议在工作或学习时,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一下,以促进该部位的血液循环。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跑步等,也有助于改善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减少患病风险。
6、积极治疗疾病。积极治疗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糖尿病等可能会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