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属于哺乳阶段最担忧的事情,主要原因除了有暂停哺乳的可能外,产妇也会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出现。因此,无论是产妇还是产妇的家属,通过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对疾病进行识别,并积极进行预防与治疗非常必要。本文重在科普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该病。
一、何为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也称为产后乳腺炎,属于产褥期常见疾病的一种。产后第3至4周的哺乳期产妇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多为产后急性乳腺炎。其中主要症状即为乳房红、肿、热、痛,并存在局部肿块、脓肿,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产妇还会有怕冷、寒战表现。发热常为高热,患侧乳房触痛感明显,腋窝有肿大和触痛的淋巴结。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的原因有乳汁淤积、忽视乳头保养、乳头发育不良等。按照发病的阶段不同,可分为淤积性乳腺炎、化脓性乳腺炎。发生急性乳腺炎时,一般可不需要暂停母乳喂养。而乳腺局部化脓发生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病变继续发展,致使患侧乳房红肿更为厉害,且硬块增大变软,甚至有波动的出现,最终形成皮下或乳房浅部脓肿。随着病情进展,脓肿向外穿破或向乳房内部扩张,或者原深部硬块变大、变软,皮肤部位出现发红肿胀等症状。脓肿不仅可向外穿破皮肤,也会向内穿破乳腺管使乳汁含有脓液,从而加剧产妇的全身症状。
二、哺乳期乳腺炎的防治
哺乳期乳腺炎在治疗原则方面,主要是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并做到有效排出乳汁,合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以适当使用止痛药物。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产妇,根据情况采用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排脓。
1、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对策
(1)勤挤奶。对于产妇自身而言,一般间隔2至3小时排一次奶,可采取宝宝吃奶,或自己把奶挤出。尤其是夜间,最好能做到勤挤奶。
(2)乳头被宝宝吸破的情况下,应做好消毒工作,目的是加快乳头的愈合。操作方法为以浓度75%酒精擦拭乳头,每天2-3次;或用挤出的奶涂在伤口处;或者外涂金霉素软膏,以免乳头破损部位有细菌感染的情况。此时暂不喂奶,注意每2-3小时挤奶一次。
(3)夜间尽量不要侧睡,以免压到乳房,导致堵奶的发生。
(4)哺乳期,特别是有乳腺炎发生期间,在饮食方面需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喝水,多食用水果,不喝浓汤。
(5)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促进母体免疫力的增强。
(6)摆正心态,注意个人心理状况的调节。不要生气、急躁,以免影响乳汁分泌。积极给予自己心理暗示,促进乳汁分泌。
2、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对策
(1)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局部水肿,从而促进淤积乳汁的有效地排出,利于炎症消散。可选择的方法有乳房按摩,特别是在积乳初期。值得注意的是,若乳房有严重水肿存在,则应避免局部的直接按摩,而是需要选择在乳腺导管走行的其他无肿胀区域按摩,并做到力度的适宜。建议产妇到专业医院科室接受乳房按摩。若为不正规、暴力按摩,则反而会增加乳腺损伤的发生,导致炎症扩散。此外,还可应用吸乳器,但是应注意吸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若乳头已经发生水肿,则不适宜应用此种方法。与此同时,采取局部湿敷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主要是应用25%硫酸镁、3%高渗盐水或者中药等,目的是加快炎症消散的速度。但是已经破损皮肤不适合采取该方法。针对发生乳头皲裂、疼痛显著的情况,在排乳后,可应用母乳或羊脂膏等进行外涂。母乳喂养期间,确保正确含接乳头。
(2)全身治疗
症状较重,体温高于38.5°C,乳头皲裂伴感染等,需要采取全身治疗,即应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应用抗生素是否需要停止给宝宝哺乳,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获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推荐应用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的情况下,建议应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
综上所述,哺乳期乳腺炎并不可怕。需要提醒产妇避免乳汁淤积为有效预防的方法。但如果不慎发生乳腺炎,还是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不可拖延。这是因为早期治疗效果更好,痛苦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