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外科护理:如何应对术后疼痛

时间 :2024-01-16 作者 : 付慧 ​ 来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它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术后康复。为了缓解术后疼痛,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应对策略,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定义和常见原因

术后疼痛是指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由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等原因所感受到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表现为轻度、中度或重度。

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肌肉紧张神经损伤伤口愈合等。

.预防术后疼痛

首先,麻醉前的沟通和计划至关重要。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疼痛阈值、疼痛敏感度以及既往疼痛治疗史。此外,医护人员还需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使其有心理准备。通过麻醉方式的选择,如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等,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

其次,术前综合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措施。药物治疗方面,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非处方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和处方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冷敷或热敷、物理疗法、按摩、深呼吸和放松练习等。这些措施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疼痛对身体恢复的影响。

最后,术中和术后的镇痛管理计划是预防术后疼痛的关键。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剂量。术后镇痛管理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制定,可采用硬膜外镇痛、自控镇痛泵等方式。同时,术后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疼痛变化,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药物治疗

首先,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和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信号的传导来缓解疼痛。然而,非处方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肝肾损伤等。因此,在使用非处方药物时,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用药剂量。

其次,处方药物主要包括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和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强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疼痛阈值,达到镇痛效果。局部麻醉药则通过在手术部位抑制神经传导,实现镇痛。处方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呼吸抑制、晕眩、恶心等,因此,在使用处方药物时,医护人员需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最后,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给药等。给药剂量方面,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医护人员还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多重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副作用发生的风险。

.非药物措施

首先,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冷敷有助于减少局部充血,减轻疼痛和炎症。热敷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进行选择。

其次,物理疗法和按摩也是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物理疗法可以通过运动和拉伸来减轻肌肉疼痛,同时也有助于加速恢复。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在进行物理疗法和按摩时,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这些活动,避免因疼痛加重而引发其他并发症。

最后,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也是减轻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感到焦虑和不安,而心理支持可以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消极看法,从而减轻疼痛的负面影响。

五、小结

术后疼痛管理是外科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的疼痛管理计划,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应对术后疼痛挑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同时,学科团队合作也是提高术后疼痛管理水平的关键,有助于推动外科护理的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