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旦出现慢性病患者则需要长时间的医学照顾,而全科护理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综合性、持续性护理,以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慢性病并发症出现几率。那么全科护理对慢性病有什么作用?下面一文将会为大家简单科普相关知识。
1什么是全科护理?
全科护理是一项包含了康复、保健、预防等多项内容的管理模式,其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并具有持续性特征。
2全科护理对慢性病有什么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递增,一旦患有慢性病就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但老年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所以无法持续接受规范治疗,这也造成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这样影响到老年患者的实际生活,甚至会造成其死亡。而只有给予这部分人群持续性的照顾,才能使其按时用药,并及时处理一些出现的问题。全科护理系统性很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会全面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给予其用药、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通过综合性护理提升患者的疾病防治认知度,并使能在护理人员引导下积极配合治疗,以提升治疗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3慢性病患者的全科护理措施有哪些?
3.1关注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关注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多数慢性病患者会出现焦虑、烦躁、悲观的负面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要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来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可要多讲一些成功案例,使患者树立起治疗自信心。对待慢性病患者的态度一定要温和,对于其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日常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绪就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要求家属配合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多陪伴患者,可以同其共同看一些喜爱的电视剧或者聊天,使患者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愿意积极配合治疗,进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2做好药品护理
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这部分患者往往存在着记忆力减退的问题,所以容易出现忘记服药或服用错药物剂量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还用加强对患者的药物护理,可通过口头提醒或小贴士方式督促其用药。同时要告知家属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及具体用量,全面监督患者服药行为,做好对其血糖、血压等参数的测量,若测量后发现异常应提醒患者及时用药,并叮嘱其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避免出现私自减药或加药的情形。
3.3关注饮食护理
慢性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做到定时定量用餐,避免暴饮暴食,而是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同时慢性病患者饮食应坚持清淡,有营养的原则,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辛辣刺激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可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说洋葱,芹菜,西兰花、香蕉等,同时也可适当的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说每周吃上一两次鱼,晚上临睡前喝一杯牛奶。
3.4加强环境护理
要定期清洁慢性病患者的居住环境,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同时要每天早晚开窗通风20~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室内温度,湿度也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天气干燥时也可以使用加湿器,确保其居住环境的舒适。
3.5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从简单日常生活做起,进行康复训练,比如说可以从握拳,行走,甩臂,抓物开始练习,每天练习一到两次,之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加大活动量。也可指导家属陪同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结合患者的体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也要做好观察,一旦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症状,应第一时间内停止。
总之,全客户的方式的应用能够是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成效最大化,且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并改善其预后,因此这一治疗方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