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健康科普之分泌性中耳炎知多少

时间 :2024-01-11 作者 :​ 雷鸣 来源: 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有慢性和急性之分。其病因多是由于咽鼓管咽口部位的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起的。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病情容易复发或加重,对听力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中耳炎。中耳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

1.临床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鼓室粘膜、咽鼓管咽口或乳突组织的慢性炎症,为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其特征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部闷胀感,听力下降及耳痛等,检查可发现鼓膜充血或有少量炎性渗出物。病程一般持续1个月以上,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有明确的急性感染史,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该病多为儿童发病,也可发生在成人。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中耳炎起病较急,患者有明显的耳痛及明显的中耳红肿。

2.病因

1由于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直,而且内径比较宽,当小儿感冒、鼻部有鼻涕时,由于鼻涕向咽鼓管流入,当咽鼓管口的粘膜有炎症时,分泌物就会刺激咽鼓管引起咽鼓管发炎肿胀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2由于小儿全身抵抗力差,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使咽鼓管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婴幼儿期由于腺样体肥大或上呼吸道炎症引起咽鼓管阻塞而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4游泳时进水,使咽鼓管发生慢性炎症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5慢性鼻炎、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可致咽鼓管阻塞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6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如抗肿瘤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疟疾药物等。

7由于儿童的发育不完全,在儿童期一些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可使咽鼓管阻塞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8由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抵抗力下降,或由于鼻及咽部的恶性肿瘤引起鼻咽部的病变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引流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诊断

根据病史、耳部症状及相关检查,可做出诊断。病史:患者发病前有感冒、鼻炎、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等病史。耳部症状: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或耳聋,多为单侧,常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也有双侧听力减退的报道。耳痛:多为胀痛或闷痛,与中耳炎的性质、程度有关。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患者多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鼓膜可正常,或轻度充血,也可呈半透明状。鼓膜表面光滑,无穿孔。听力检查:患耳听力下降,呈传导性听力损失,多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正常听阈(25~40dB)左右。

4.鉴别诊断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彻底治愈,导致细菌停留在咽鼓管,反复感染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痛、听力减退,鼓膜有穿孔。鼓膜颜色为黄褐色或灰褐色。检查可发现鼓膜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2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阻塞引起的中耳积水,也叫胆脂瘤型中耳炎。可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炎症未能彻底治愈导致。临床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有时耳痛剧烈。检查时可发现鼓膜内陷,与鼓膜相连处有脓液流出。

3中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当鼓室内有结石存在时,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自发性疼痛。

5.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采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鼻内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如:鼓膜切开术、乳突根治术、鼓膜置管术以及中耳乳突腔内探查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6.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避免感冒:预防感冒是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感冒会使咽鼓管受到刺激,使中耳腔内气压改变而影响中耳炎症。

2不要挖耳:尤其是不要在耳内进水,保持外耳道干燥,防止感染。

3避免过强噪音:避免使用耳塞和耳机,如需长时间使用耳机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