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支原体肺炎,尤其是当家长听到孩子剧烈咳嗽时,便担心是支原体感染。那么支原体肺炎究竟是什么?支原体感染的危害有哪些呢?疑似支原体感染我们去医院需要做什么检查?日常生活中又怎样预防感染呢?针对以上问题为您做出以下分析,内容仅供参考。
1、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没有细胞壁,但繁殖能力强的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临床以肺炎支原体类型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临床表现:疲乏、肌肉疼、持久性剧烈干咳,中等发热等症状。支原体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为主。潜伏期2-3周可无明显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老年人、儿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是易感人群。
2、支原体感染的危害性
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微生物感染,可引发多种疾病发生,如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等,下面总结几项该感染的危害体现:
2.1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支原体感染易引起严重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症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咳痰、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易导致呼吸因难,严重影响自身生活质量。
2.2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尿路感染易引发肾脏炎症,情况严重也易引发肾功能损害,从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3引发其他系统感染:如常见眼部感染易导致结膜炎,临床表现为流泪、眼红、眼睛疾病等,
2.4特定人群危害性:支原体感染针对特定人群造成危害性较大,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针对该人群建议及时发现、及进诊断、及时治疗。
3、疑似支原体感染需要化验什么?
疑似支原体感染需要进行相应的化验以及确诊,方便明确治疗方案,常见化验项目包括以下几种:
3.1 血液检测:主要通过抽取血液标本,可检测出炎症指标、抗体水平、白细胞计数等,可用于评估病情的感染扩散情况以及严重程度。
3.2 喉拭子样本:主要采取人体喉部分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荧光抗体法检测,可用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情况。
3.3尿液检测:主要收集感染者的尿液标本,可以检测支原体的DNA以及抗原,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情况。
3.4 呼吸道标本检测:主要可以收集人体痰液、鼻咽拭子等样本,可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荧光抗体等技术,从而检测支原体的数理以及是否存在。
3.5其他影像学检查:常见可采用CT扫描、X射线等,可直接观察到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相关病变情况,如肺炎等。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列出常见的相关检测方法,具体的化验项目和方法应根据医生专业的建议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来确定,可确保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只能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化验结果,才能做出最终的诊断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日常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4.1避免接触已感染支原体的动物以及人,日常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疫情流行期间尽量与患有支原体肺炎症状人群保持距离。
4.2日常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尽量使用纸巾或者手帕遮住口鼻,以避免通过飞沫传播。
4.3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建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助于减少在室内的传播。
4.4日常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保持均衡的健康饮食、维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免疫功能。
小结: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建议大家日常做好预防工作,若您出现任何呼吸道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建议及时接受相应治疗,可有效保护自身的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