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力衰竭

时间 :2024-01-11 作者 :​张立忠 来源:章丘北部医疗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停地跳动,为全身输送血液和氧气。但是,如果心脏受到了损伤或负担过重,它就会逐渐变得虚弱或僵硬,无法正常地泵血。这种情况就叫做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它的症状可能缓慢出现,也可能突然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疲劳和水肿。心力衰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心力衰竭呢?如何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心力衰竭的原因

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堵塞或狭窄,心脏就会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受损或死亡。这种情况就叫做心脏病发作,它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如果心脏病发作的范围较大,或者反复发作,就会造成心脏的永久性损伤,使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高血压会使心脏承受更大的负担,迫使心脏更加努力地工作。久而久之,心脏就会变得过于僵硬或肥大,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是心脏内部的一种结构,它的作用是控制血液的流向,防止血液倒流。如果心脏瓣膜发生了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造成心脏的负荷增加,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肌本身的病变,导致心肌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心肌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感染、酒精、药物、代谢等。心肌病会使心脏变得过大、过小、过硬或过软,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引起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跳的速度或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造成心脏的负荷增加或减少,导致心力衰竭。

其他疾病。一些其他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病、肺部疾病、贫血、肝脏病等,也可能会间接或直接地损害心脏,导致心力衰竭。

2.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心力衰竭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病变,但是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控制危险因素。如果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心血管病,应该按照医嘱规范用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避免心脏病发作或心脏损伤的发生。同时,应该戒烟限酒,减少盐和水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和水肿。

改变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时应该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另外,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和管理压力,避免情绪激动或抑郁。

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收缩、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等机制,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降低死亡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钙通道阻滞剂、利钠肽类等。用药时应该遵医嘱,不要随意增减或停用药物,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

介入或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一些介入或手术治疗,以改善心脏的结构或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常见的介入或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分流术、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心脏辅助装置植入等。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重视心脏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心脏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也是我们感情的寄托。让我们用心呵护它,让它跳动得更加有力,更加和谐。让我们用爱感动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温暖,我们的关怀。让我们与心脏和平共处,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未来。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