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药片家族成员多,服用方法各不同

时间 :2024-01-06 作者 :​ 高荧 来源: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片剂是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药物剂型。片剂家族的成员有很多,如普通片剂、口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泡腾片、分散片、肠溶片、缓(控)释片等。不同的药片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各不相同,服用过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普通片剂

普通片剂是片剂家族中最常见的一种剂型,该剂型可用水送服,还可掰开或者碾碎服用。一般服药时选用温水100-300ml送服。如果干吞药物或喝水不够,虽然可以达到使药物进入体内的目的,但实际上药物不能马上进入胃内,导致长时间滞留在食管中,由于药物浓度过大,特别是一些刺激性食物,会对食管粘膜产生比较大的刺激,甚至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发生。

二、口含片

口含片的药片偏大且硬,需缓慢溶解。该类药要含服于口腔,可以起到局部消毒、消炎作用,常用于口腔、咽喉部疾病。含片不要咀嚼,也不要吞咽,口含药片时应尽量少说话。

三、舌下片

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舌下片服用时,置于舌下或颊腔使用,在口腔唾液中徐徐溶解而被舌下静脉吸收,药物作用时不受消化液的酸度和肝脏代谢的影响,该剂型吸收和发挥药效较快。

最常见的舌下片如硝酸甘油,该药舌下含服3分钟内即可发挥药效,服用该药过程还需注意采取坐位或半躺着用药,因站着用药容易出现眩晕、跌倒甚至晕厥等不良事件。

四、口腔贴片

口腔贴片是指贴于口腔黏膜上,药物直接由黏膜吸收后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口腔贴片使用时直接将药片贴于患处即可,药片在口腔内缓慢溶化后可咽下。

五、口崩片

口崩片指在口腔内不需要用水即能迅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口崩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片剂,服用时保持手部干燥,迅速取出药片置于舌面,口崩片在数秒内即可崩解,不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借吞咽动作进入胃内起效,服用时不应将药片分开或咀嚼。

六、咀嚼片

咀嚼片是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咀嚼片与普通片剂最大区别在于咀嚼片具有良好的口感,该类药不可直接吞服,需先在口腔内嚼碎后咽下,便于药物分散和弥盖于胃肠黏膜,多用于治疗胃肠溃疡性疾病。

七、泡腾片

泡腾片利用有机酸和碱式碳酸(氢)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于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泡腾片禁止直接口服、吞服(直接吞服后会在口腔、咽喉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极易造成窒息),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儿童。

口服泡腾片正确使用方法:需将药品溶于温开水中,待药片完全溶解后再服用。

对于外用的泡腾片,直接腔道给药即可。

八、分散片

分散片指在水中可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与泡腾片相比,分散片崩解过程不会产生气体。分散片吸湿性强,保存过程注意防潮。

常用服用方法:1.加水分散后饮用。对于吞咽困难的儿童、老年患者尤其适用该方法。2.直接置入口中用水送服。

九、肠溶片

肠溶片是指在肠道里才溶解的制剂,其表面包裹了一层肠溶衣,以保护药物顺利通过酸性胃液,到达碱性肠液中溶解、释放发挥药效。

肠溶片服用过程需注意,要整片吞服,切记不可嚼碎,否则肠溶衣破坏后药物在胃酸环境下药物活性被破坏,失去药物疗效。

十、控(缓)释片

控(缓)释片是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释放的药物,以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的目的,该类药物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

控(缓)释片服用时要特别注意查看药品说明书,仅有少数缓释制剂可分剂量服用,这些制剂一般都有刻痕。除说明书另有规定的外,控(缓)释片不能掰开服用,更不能咀嚼或压碎。对于不溶性骨架控(缓)释片,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成分被吸收后,空药片还会完整的随大便排出,即所谓的“整吃整排”。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