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引起的痛经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所伤,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常见的缓解方法如下:
1、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身体不适和消化系统问题。应该多吃一些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黑豆、黑醋、木耳、葡萄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身体疼痛和不适。在饮食调理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达到养生和保健的效果。
2、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每天健走15分钟,以一种可以跟人自在聊天,不会上气不接下气的速度走路,利用零碎的时间,每天合计走个15分钟,如此一来,散布于毛细管内的血液量便会增加,连带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这种运动方式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同时,运动还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心情,让人更加自信和积极。
3、按摩调理:按摩调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等功效。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足背第1、2指缝后方约1寸半的位置,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按压太冲穴可以帮助肝脏排毒、舒缓经络、调节情志等。在按摩太冲穴时,可以采取按压6秒休息6秒的方式,持续10分钟左右,以感受到穴位处有酸胀感为佳。此外,在按摩太冲穴时,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和时间。中医认为啊“不通则痛”,心情抑郁,导致肝郁气滞,气不足不能推动血行,就出现气滞血瘀在子宫,或是经期后、生产后,体内有余血内留,时间久了就积蓄成瘀,就出现了痛经。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在生活中注意下半身的保暖,在月经期间少吃寒凉之品,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还需要专业的医生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