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急性心梗?
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因为它把血液源源不断的送到其他的脏器,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心脏本身是一个肌性器官,也需要供血,给心脏供血的,就叫做冠状动脉。急性心梗,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坏死。大部分心梗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
二、急性心梗的预警信号
1、胸痛:突发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2、恶心、呕吐:疼痛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出汗:疼痛时可伴有大量出汗,甚至湿透衣物。
4、呼吸困难:疼痛导致呼吸急促,感觉空气不足。
5、晕厥:严重心肌缺血可导致大脑缺氧,出现晕厥症状。
6、左臂疼痛:疼痛可向左臂、颈部、背部等部位放射。
7、心动过缓:心率突然明显减慢,低于每分钟60次。
8、心脏停搏:严重心梗可导致心脏停搏,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三、心梗的诱因
1、重体力活动
2、情绪剧烈波动
3、气温急剧下降
4、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饮食
5、其他:脱水、出血等
四、心梗的临床表现
1、先兆
50%-80%的患者在发病前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感、心绞痛、心悸、气急,其中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
2、典型症状
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颈部、肩部或左上肢,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舌下或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或有濒死感。
3、不典型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或胸闷、心悸、乏力、气促等。对于老年人、糖尿病病人,要特别注意不典型的症状。
四、突然心梗了怎么办?
1、紧急送医(“记住两个120!”急救电话120,黄金时间120分钟)
心肌梗死重在及早发现、及早入院治疗。治疗原则是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心肌再灌注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老百姓说的支架手术)或药物溶栓。如果是在中心城区,医疗条件发达,可考虑行急诊介入手术;如果没有手术条件,药物溶栓也是很好的选择。
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手段,贵在“早”,尽早打120,尽快就医。因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2、120到来之前,可以做什么
安静休息,稳定情绪,减少活动。有条件的可以测血压、吸氧。时刻观察患者情况,做好心肺复苏准备。备好既往病历资料。
3、120到来之前,这些不要做
(1)不要动:不要擅自移动,包括不要活动,不要独自上医院,不要去上厕所。
(2)不要自行用药:由于急性胸痛的病因除了急性心梗外,还有如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危急生命的疾病,不同疾病治疗方法并不相同,不建议擅自服药。
网络上说的急救方法与药物并不可靠,未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有潜在风险。
五、急性心梗的预防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油腻、高盐、高糖食品摄入。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
3、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胖。
4、管理压力:学会合理调节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
5、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6、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
7、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病变。
8、遵医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需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定期随访。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掌握其预警信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身体状况,积极预防急性心梗,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关爱家人,共同关注心血管健康,传播心梗防治知识,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