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如何防止交叉感染?

时间 :2023-12-30 作者 :​李玲 来源:东平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下载

交叉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于不正确的消毒操作或不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导致病原体在患者、医护人员或环境表面之间传播的现象。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环节,因此,防止交叉感染在该环境中的传播至关重要。

二、合理的消毒操作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市场上有很多种消毒剂,如醇类、酚类、氧化剂等。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不同材质的物品和细菌病毒具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因此,在使用消毒剂前,首先要了解其特性,以便正确选择。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物品的材质、使用场合和使用目的来确定。例如,对于皮肤消毒,可选用75%酒精;对于表面消毒,可选用氯己定等。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其保质期。过期的消毒剂效力会降低,不能保证消毒效果。在使用前,应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其在有效期内。消毒剂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稀释比例使用,以保证消毒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影响消毒效果。同时,要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如涂抹、浸泡等,确保消毒剂与物品表面充分接触。

2.规范的消毒流程

在开始消毒前,要确保所使用的消毒剂、工具和设备齐全。如清洁剂、毛巾、刷子等。此外,还需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在进行消毒前,应先将物品表面清洁干净。清洁过程中,要注意去除油渍、灰尘等污物,以保证消毒剂能更好地与物品表面接触,提高消毒效果。根据选择的消毒剂和物品类型,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消毒。如涂抹消毒剂、浸泡等,确保消毒剂与物品表面充分接触,达到杀灭细菌病毒的目的。消毒后,要使用清水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避免残留的消毒剂对物品造成腐蚀。冲洗后,用毛巾将物品表面擦干,确保物品表面干燥。消毒操作完成后,要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控。如在医院,可使用消毒效果监测卡片等方法,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要求。

三、个人防护

1.手卫生

护理人员在进入消毒供应室之前,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这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这是因为,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严格的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一旦手部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应立即进行清洗或消毒。这不仅可以保护自身,还可以防止污染扩散,确保消毒供应室的环境清洁。

2.个人防护

在进行消毒操作时,护理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医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隔离病原体,保护护理人员免受感染风险。个人防护装备的更换和清洗同样重要。定期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可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此外,定期清洗个人防护装备,也可以有效去除潜在的病原体,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

四、环境管理

1.定期清洁和消毒

在医疗机构中,消毒供应室是一个关键的区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和相关物品的卫生安全。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此外,定期清洁和消毒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2.物品分类和储存

为了确保消毒供应室的整洁和无菌状态,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严格的分类和储存。这包括将清洁物品与消毒剂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使用。此外,还可以采用颜色编码或其他标识系统,以便于区分各类物品,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五、培训和监督

1.培训护理人员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以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个人防护知识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培训内容应涵盖消毒操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中要重点强调交叉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对该方面的认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地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消毒供应室监督机构,负责对消毒供应室的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监督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操作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规范操作,监督机构应及时向护理人员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