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新生儿黄疸不能自动缓解 要做好哪些家庭护理

时间 :2023-12-30 作者 :​ 李秀敏 来源:冠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情,对孩子的健康,后期的父母都是全心全意的照顾,大家应该注意做好对应的认识和预防。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多以皮肤、黏膜及虹膜黄染为特征。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生理性黄疸:大约发生在出生后第2~3天,4~5天左右达到高峰,一般会在7~14天内消退;早产儿消退较慢,可延长到2~4周;期间他们精神状况良好,吃奶、大小便正常。

第二类是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一般多于两周,早产儿多于四周;胆红素水平过高:足月儿的胆红素水平一般大于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一般大于256.5μmol/L(15mg/dl);黄疸消退后还可能会复发,且新生儿精神状态欠佳。

第三类是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3~5天后出现,大约两周会达到高峰,之后会慢慢消退。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高,大约有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都会出现,但有些新生儿出现黄疸后不能够自动缓解,这期间的护理大家应该怎么做呢?

1.坚持母乳喂养

多让孩子吃母乳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地排除胎便,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如果排不干净,那么肠道就有可能会重吸收这些胆红素,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黄疸现象。如果母乳不足,需要进行奶粉喂养,让宝宝能够吸收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促使胎便尽快排出,让胆红素能够减少,黄疸的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2.注意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

新生儿出现轻微生理黄疸时,新生儿妈妈可以放宽心,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等到新生儿代谢功能成熟后,就会慢慢消退,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若黄疸蔓延到四肢,宝宝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体温波动较大、嗜睡、易哭闹、尖叫、易惊、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情况、请及时就医,勿拖延。

3.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

黄疸一般是从头部开始的,从脚开始消退,眼睛是最早变黄的,也是变黄最明显的部位。若宝宝只是微黄,体温、体重、食欲、精神状态以及大小便都正常,可以在家继续观察。若宝宝身体越来越黄、手心、足心都比较黄、或皮肤黄染成橘黄、金黄色、暗绿色等非正常颜色,一定要及时就医。还有一个小技巧,新生儿妈妈在观察宝宝皮肤时,可以采用按压的方式去观察,只要按压身体的任何部位,按压部位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若按压部位呈现黄色就要注意。

4.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

正常新生儿胎便一般呈墨绿色,2~3天后便可以逐渐转为黄色,若宝宝大便排泄不通或者是大便排泄次数异常,大便颜色越来越白越来越淡,甚至呈陶土色,一定要及时就医。

5.适度的光照及多晒太阳

家里光线不能太暗,宝宝出现黄疸期间,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因此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太暗不利于黄疸的观察。

多晒太阳有利于新生儿黄疸及早褪去,但是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伤害,晒太阳期间注意补充水分。

6.明确宝宝和妈妈的血型

如果新生儿妈妈是O型血,在孕期就一定要加强孕检,宝宝出生后,一定要及时了解宝宝的血型,如果宝宝不是O型血,则需尽早就医,预防溶血性黄疸。

7.不可随便用药

有家长还会用到一些药物来给宝宝退黄,效果是有的,但往往弊大于利。部分药物是通过促进宝宝排便,甚至腹泻来达到减低胆红素来退黄,很有可能会破坏宝宝肠胃平衡。

8.给足新生儿充足的水分

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就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新生儿次数较少,很有可能就是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往往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以上这些就是和大家介绍的几点,做好预防,对孩子的黄疸问题,会慢慢的减少,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发现孩子的皮肤越来越黄而且精神差,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做好治疗了可以减少其他的危害。让孩子多吃多排尿,这样对恢复好。

山东广播电视报